我们经常希望自己能在复习迎考,加班赶工的时候,能高效的学习或工作半天甚至一整天,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这非常难,我们往往只能高效的学习或工作很短的时间,然后就失去了效率。最终我们不仅没有完成任务,更为此陷入自责中。
而这本书告诉就告诉我们:人不是机器,不要期望自己能够24小时高效工作,想要实现高效,关键在于按照我们的生理状况来工作。
保持高效的具体策略如下:
策略一,在日常工作中,认清最重要的事
人在一天中能够高效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在一个任务完成,开始下一个任务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让大脑随便抓住某个最方便或是最紧急的任务,就开始行动,这样很可能在毫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抉择点,停下来,好好考虑一下哪些任务最重要。
策略二,管理你的心理能量,善用情绪与自控力
以大脑的最佳状态解决最重要的工作。作者提出大脑进行决策的能力在一天内是有限的。决策能力就像汽车的汽油一样,当决策能力消耗过度后,大脑的效率将无法保证,也就是进入我们日常感觉到的无法集中注意力,疲惫的状态。也就是理智大脑(前额叶)高效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在每天开始重要工作前不要挥霍,不要进行无关的决策和自控任务(理智脑协调动物脑)。书中举例如下:
- 不断的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高强度使用全脑共享的工作记忆)
- 跟别人聊天(需要积极调动情绪)
- 一连坐上好几个钟头(生理疲惫造成大脑疲惫)
- 看邮件(因为需要不断的决定每封邮件如何处理)
- 看新闻(容易引发负面情绪)
- 辨别并修改错误(高强度使用全脑共享的工作记忆)
- 计划或安排某个项目(高强度使用全脑共享的工作记忆)
- 记住各种截止日期(高强度使用全脑共享的工作记忆)
归纳一下烧脑行为的特征如下:
- 高强度使用工作记忆
- 与动物脑进行并发协调(情绪相关)
我日常也经常有这种体会,想进行一项重要工作,之前想把琐事做掉些,虽然耗时不长,却发现真想开始重要工作时已经头昏脑胀。所以在开始重要工作前能够避免以上烧脑行为最好,具体的办法又有:
- 简单琐事GTD或者放到PIM中(清空工作记忆)
- 烧脑琐事可以放到下午(看邮件,看新闻)
- 第二天有重要活动,头天晚上提前做一些决定
- 通过预测情绪波动,提前调整,减少情绪的影响
- 情绪波动时冷静一下,甚至短暂小睡一下再开始工作。
策略三,无需对抗分心,走神会让你更专注
作者提出人类大脑的构造决定了它会不断地在不同的注意点之间切换,这是一种生存策略,帮助我们扫描周围的环境,发现潜在的危险。因此不要因为时常走神而自责,要坦然接受。当你的大脑开始走神时,跟随它,但别带领它。你会发现,自己几分钟后就会回到最初的工作上来,不需要自我反抗(烧脑且徒劳),也能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
当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分心,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诱惑。
策略四,掌握饮食与运动的诀窍,让自己状态更好
运动就像一个重启键。适量的运动能够帮助人们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情绪更积极。当你需要良好状态时,就在之前一两个小时内运动20分钟到40分钟。
通过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能提高认知表现水平和维持稳定的情绪。
策略五,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
调整好自己的空间以及个人物品,减少干扰与诱惑。
总结成一句话:我们应该通过调整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工作环境,结合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效率水平,在一两个小时内达到和保持自己的最佳工作状态来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2017年4月10日 第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