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起,我以教学设计师的身份开始了另外一份工作。
尽管与第一份工作有很多方面的相似,但内心的职业体验却很大不同。第一份工作虽然也做在线教育,但由于公司企业文化氛围缺乏内部沟通、人人只为做事不问为何而做,让自己在其中浑噩度了3年而不自知。
现在的工作却是件件牵扯到现实的真实应用,以致于有上坡般的吃力感,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知识层面上增进了不少,但要转述出来,却又有些困难。
记得高考完,被华师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录取之后,班主任问我知道这个专业以后是做什么的吗?我无所谓似的笑笑说:“听说很多人毕业出来都不是做的相关专业的事情,到时候再看吧。”班主任对我的回答甚是讶异,既然都觉得不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读呢。年少无知的我还是一脸茫然,当时的我确实不知道教育技术学,未来是做什么的。
后来回想起来,我已经不记得填的第一志愿是什么,只记得我好像把这个专填在第三位,跟其他被调剂而来的同学不同,我确实是填了它,填之前也认真百度过的,即使那时候对百度出来的描述内容也不是很理解。
大学四年,因为所谓的迷茫和不理解,我仍然是在推推搡搡中行走的,上课并没有因为哪位老师讲得特别好而福至心灵,我依然被动地学习着,仿佛完成一切上课、作业、考试都是为了毕业似的。
毕业时找工作就因为这种云里雾里的迷茫,在找工作上甚是挣扎了一番,什么类型的工作都会去面试看看,以致于更加搞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幸好迷茫中还有一份乱撞的幸运,最后因为大二暑假时不知所以然的实习经历而获得了那份近水楼台的工作。
在远程教育公司的一个基层岗位待了满打满算的3年,回想起来却仿佛只得到了1年的收获,并不是因为没有在工作中花大力气,而是花了很多不知道为什么要花的力气,最后想离开它时仍觉得有些深陷泥潭拔不出来,主要还是因为需要养家的关系。但是也不能说一点心得也没有,在其中PPT的进步算是有的。
后来小舅舅的儿子填报志愿,咨询了我的意见,我深知互联网技术对于生活的影响,给他推荐了数字媒体专业,算是在专业上做了邻居。
我的第二份工作,依然是与教学设计相关的工作,依然是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八年前的我应该没有想到大学毕业之后,会一直走与专业相关的路,在班级同学当中成为做专业对口工作的少数者。
我在第二次找工作时,虽然也经历了一些迷茫与纠结,一开始甚至对工资不敢期望太高,以至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有时候,运气真的很奇妙,在我即将要定下自己下一份工作时,文*在*突然找到了我,而在此之前,我已经向它多次投过不抱希望的简历。这是难得争取来一次面试,但面试因为我自己内向口拙没有表现得很好,好在我依然抱着希望继续推销自己的作品,有时候死皮赖脸的确能够获得一些关注,这位总监最后迟疑地给了我Offer。这是请了一天假从广州奔波到东莞特意来参加的面试,没有犹豫,我很快就接受了,抱着在线教育发展会越来越好的期盼,我拒绝了另外两家对我有意向的公司。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和总监迟疑的选择对彼此来说都是对的。
因为这份工作我了解到了自己在专业上的修为有多浅,也因为这份工作我了解到这一个专业能够为这个世界的教育带来多大的影响力,很多在学校都没能领会的东西,我突然在这一份工作当中福至心灵,突然明白了。
嗯,虽然经常要加班,但好在,能够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
希望自己能够制定一份明确的能力提升计划,在这一条路上走到底,走到个人的顶峰。
未来,希望能够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对一个小地区的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