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熬夜报复了谁
开学时间一延再延,宅家的时间越来越长,小媛的黑眼圈也越来越重。
每天凌晨3点放下手机睡觉,早上7点50分爬起来上网课。
从3月在家上网课开始,南宁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小媛每天睡眠时间都不足5个小时。
熬夜带来的黑眼圈、头疼让小媛每天早上醒来都发誓“要从今天开始早睡”。但夜里一躺到床上,她总会习惯性地打开社交软件,搜索自己喜欢的明星,看最新的视频。“晚上看手机越看越上头,白天网课越上越困”是小媛这段时间以来陷入的恶性循环。
像小媛这样,在疫情期间陷入报复性熬夜怪圈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2
小闵是一名大三学生,寒假回到武汉后,她调侃自己被“封印”在床上的时间前所未有地久,但匀给睡觉的时间却少之又少。
由于白天要应付网课和作业,只有每晚躺倒在床上后,她才觉得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总要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作为补偿,手机刷着、音乐听着,不知不觉就熬到凌晨两三点。
小闵的朋友中,有不少像她一样,染上了报复性熬夜的毛病。
疫情宅家后,他们组建了一个半夜12人的线上麻将群。
每个周五、周六的12点左右,小闵在群里问“有没有桌子?”总能得到积极回应。牌局经常到深夜一两点才散去,他们彼此心照不宣地称之为“老规矩”。
以前,专家曾呼吁“把时间还给需要睡觉的人”,可是最近出现了新的问题:因疫情宅家的特殊时期里,年轻人有了时间,也不睡。
3
小阳,疫情宅家期间,几乎每晚都“舍不得入睡”。
今年年底,她就要跨专业参加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随着考试日期一天天临近,“背完就忘”的英语单词、没看完的大部头参考书带给她不小的压力。
原本她给自己立了条规矩,学习30分钟,可以有5分钟休息时间。渐渐地一拿起手机,她就会被各式的漂亮裙子和各类零食吃播所吸引,“学习枯燥,就想摸鱼”。
白天“摸鱼”耽误的学习时间只能够通过熬夜挤出时间填补,到了晚上,伴着两只猫的轻鼾声,她看完4节网课、记下30页单词,“耽误学习的焦虑感才会消减,才能安心睡觉”。
4
不少年轻人喜欢调侃“一时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但与熬夜的爽感伴随而来的,是身体和生活节奏上的崩溃。
“日复一日的凌晨三四点睡,八点起的作息,导致我差点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小慧在她的日记中写道。
2个月前,她还没有意识到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对身体健康的蚕食。正当她一如往常早起吃饭时,眼前一黑摔倒在餐桌旁,晕了过去。送医后,医生给出的诊断是长期熬夜导致的心律不齐,进而引发的暂时性休克。
小慧自那之后退出熬夜大军,表示“要做个健健康康的女孩”。
专家认为,疫情期间,有人“报复性”熬夜实际上是自我心理的整合能力出现了一定的障碍。
建议大家要对自己有一定的约束,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要求家人管束自己。
并不断告诫自己:自己的行为要符合医学健康的标准,不能任意破坏这样的规则,否则,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