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对人生从出生到成年的5个阶段进行了描述,分别是:
第一阶段:口唇期(0~2岁);
第二阶段:肛门期(2~3岁),这个阶段是肛门发育的时期,如果过于严格地要求排便,则可能会导致偏型人格。
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在这个阶段,基本开始萌发并确立性别意识)
第四阶段:潜伏期(6~11岁);
第五阶段:青春期(11岁以后)。
在婴儿时代,口唇是获取快乐的主要途径。婴儿总是通过口唇的吸吮、咀嚼和吞咽,还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从而变得积极和乐观。这种嘴唇的刺激是重要的,如果缺少了,比如过早地断奶,包括母乳和奶粉,即不再用奶瓶给他吸吮,则婴儿可能会产生悲观、愤怒、不信任甚至攻击性的人格。
由于口唇期反应的影响长期存留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所以一些人在成年后,仍然会做出一些类似的反应。例如,人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有时会做出一些行为来安慰自己,如吮吸手指、咬笔头、吃糖果、在受到负面的刺激后,常见的口唇安慰反应主要体现在嘴唇的动作,咀嚼和吞咽的动作。吸烟或吞咽口水等,因为这些动作通过口腔或相关的器官传达给了自己的神经系统:“不要怕,我在想办法。”
(一)接吻:最古老的安慰反应
接吻,是一种古老的示爱方式,也是情侣之间的一种甜蜜享受。全世界的人都乐于接受,它能给人一种爱情的美感,是恋人之间感情升温的重要表现。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有93%的女性渴望自己的情人去吻她,而男性也喜欢去吻自己深爱的女子。因此接吻是男女之间的共同愿望和需求。通常,接吻还伴随着爱情的炽热真挚和喜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使人产生愉快的积极情绪,因此在很多时候,接吻经常被男性用来安慰生气的女友,利用唇部接触来达到安慰效果,表达自己真挚的爱,一般效果会好于任何天花乱坠的解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情侣或者是夫妻之间发生矛盾,特别是当女方发脾气时,为了调解情绪,缓和气氛,男性通常会温柔地给女性一个吻,以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表达自己的真心。这是一个很有效果的安慰反应,通常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有效。因为男性是在用行动和女方可以真实感受到的触觉告诉她:我错了,我是爱你的。进而把爱传达,使误会消散。那么,接吻是怎样出现的呢?
据一位瑞士的心理学博士、解剖学研究所研究员弗盖尔·哈林教授说:人类具有高于其他动物的一切生存本能。那些哺乳动物与生俱来的反应人类都有,如婴儿的吸吮行为。美国丹·卡林斯基发现,鸟类用嘴喂食本能人类早就有,在原始时期,人类吃饭都不用碗筷,婴儿的食物都是通过母亲用嘴对嘴的方式喂进去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配合舌头的压力和嘴的动作,这就跟鸟类的喂食方法很相像。其实这种本能的母爱反应就是亲吻的起源。
因此根据这个观点,可以对接吻做出这样的解释,由于人类有这种本能的反应,或者是在婴儿时代吸吮的记忆,所以接吻可能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学自通的。
戴斯蒙·英里斯对这种现象解释说,这种方法尽管在现在看来,不太卫生,但作为一种人类的哺育本能,已经沿用了百万年。可以说,这种最原始的本能的接吻就是现代人类接吻的起源。
(二)吃:缓解紧张情绪
很多人在感到紧张有压力时,通常会以吃东西来缓解他们的情绪,比如嚼口香糖、喝水、吞咽口水等,吃东西真的可以缓解紧张吗?因为咀嚼和吞咽的动作通常会直接把“吃”的信息反映到中枢神经系统。传达给它们这样的信息:“没事的,有东西吃呢,不会挨饿。”
经过人类的长期进化,中枢神经系统对食物已经有了敏感的反应,见到它总是有种愉悦的感受。这可能就是人为什么在心情不好时,选择大吃一顿的原因。刘德华和郑秀文主演的电影《瘦身男女》中,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个道理。
一般吃的动作包括:咀嚼(一般是口香糖或者槟榔)、吞咽(口水或者喝水)。当一个人在咀嚼口香糖或者槟榔时,仔细观察他的咀嚼频率和力度。如果受到了意外的刺激时,当然不一定是负面的刺激,他可能会暂停咀嚼的动作,这是一种典型的冻结反应。如果受到了负面的刺激时,他感觉到不知所措或者烦躁不安时,可能会加快咀嚼的速度或者加重咀嚼的力度,来缓解自己的不适感。但是如果他是一直都是用这种速度和力度来咀嚼,则可能是他个人的习惯。
吞咽食物与咀嚼食物相比,可能更具复杂性。因为它要经过口腔、舌头、喉咙以及其他多种器官共同运动才达成。也因此可以判断,如果不是受到负面刺激时,通常人是不会习惯性地吞咽口水的。只有当人在受到负面刺激时,才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个动作来寻求安慰。吞咽动作好像在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这样一个信息:“我在吃东西了,我已经把东西吃进去了。”当人感到恐惧时,尴尬时,或者是引起了性兴奋时,都有可能出现吞咽口水的动作,以缓解内心的紧张与不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