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 1 前桌·2011

说起原本的前桌,如果只能用“努力”形容一个人,那一定是她。自然,她后来的一切成绩都配得上她的努力。我应该是最早见过她哭的人,因为一个巧妙的时机——班里会在午自习放《小孩不笨》,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新加坡喜剧电影,虽然给我留下印象的只有在当时觉得“很帅”的男主。电影播到男主在学校接受教鞭惩罚,她一转头我就看见了满脸泪痕。

后来,张梅老师赋予了我们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座位、出游、舞蹈统统自行组队,只加以人数限制。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们提交的小组名单里有“耿祎然,刘雨涵,王锬,龙博宇,张晟”,或许还有别人。不知道是怎样的好运气,周一的清早,讲台上老式的多媒体机还是圆滚滚的电脑屏幕,屏幕上的座位表里面是刚刚好挨着的名字。原来,早在大学为小组作业发出邀约之前,已经有过如此迫切想和特定的人同组的心愿了。

JK担任年级主任的三年里,我们每年的春游、秋游去了不少地方。我当时总觉得她和谭睿琦妈妈长得像,并且因此对暗恋对象所暗恋的人进行过无端猜测,毫无道理,但却准得一塌糊涂。每次出游前,班主任刚交代完即将到来的出行计划,底下已然一片眼神、手势和轻声细语的交流,夹杂着挤眉弄眼和心照不宣。

我记得2012年的古北口和生存岛,2013年的园博园,红螺湖,香山和天津的航空母舰,2014年的动物园和海洋馆,但印象最深的永远是在大巴车上,虽然和朋友坐在一起聊着天,耳朵却一直在试图分辨他的位置。车在北京的早高峰里晃晃悠悠,我也在晃悠晃悠的想,如果坐在左边的是他,那是不是可以装作睡熟,把脑袋靠上去呢?

📍古北口,2012

古北口在我的记忆中,是戏台、水上廊亭和满天繁星。到达古北口的下午,整个年级在戏台停留了很久。初中的年纪,只要有机会大家都在试图靠近喜欢的人,没有人会注意旁人,所以我的目光也可以明目张胆。那天晚上的氛围浓烈,大家热热闹闹看晚会,结束后已经是深夜,于是女生们凑成一团一团回到民宿,男生们怪叫着像风一样冲过下坡。不知道是梦境还是真实,我总记得那天睡的是大通铺,恍惚间以为到了乡下——在院子里的水龙头洗漱,旁边就是菜地,自给自足。那几天我在循环许嵩的歌,后来当我再听到《清明雨上》或是《半城烟沙》时,脑海里的画面总是这里蜿蜒而下的小路和水上的木桥。

📍生存岛,2012

我依稀记得大巴抵达生存岛的那一刻,我就预感不好,因为这里似乎有很多“生存训练”项目。我们在一片树林里活动了一下午,轮流参与各种个人、团队协作游戏。我在远处荡秋千时,听到男生那边有吵闹。直到毕业,那天都是所有人印象中,龙博宇唯一一次发火,起因大约是当时他们在玩“同心同足”类似的协作游戏,但总有人合作不好。他平时永远是温和的好脾气,大家都有些出乎意料。他们附近围了很多人,我懒得凑热闹便只了解个大概,直到第二天集合时我在人群里找不到他,才知道他前天傍晚发烧回家了。我不记得他有没有错过这里的攀岩,我小学来这里的时候试图尝试,可惜手指和全身都不会用力,只挣扎了一下就放弃了;也试图尝试陶艺,但最后只留下了满手泥巴,朋友的相机绳也被卷了进去;蛋糕也试着做了,可惜并不如想象中好吃。

📍红螺湖,2013

后来也是听谭嘉怡讲才知道,原来她和杨梦瑶小说里的名场面就是在红螺湖,我也因此能大致想象出当时的场景。那天的大巴开了很久,下车以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空中断桥”。在桥上的状态只能用强装镇定来形容,因为我残存的记忆只剩最后从空中被放下来的片断。最初看小说时,我不知道文章里那句对他的描写,“仿佛用尽自己的声音一样地喊着她的名字和后面的那句加油”是基于事实改编还是架空。如果是改编,那事实又是否真的如同我当初那一闪而过的无端猜测。

📍香山,2013

香山之后,我开始抗拒一切爬山活动。我本以为自己体力充沛,走台阶而已,但结果是我停在了半路。要么原路返回,可是我走不动很远的路,要么翻过山顶,可我更没有力气继续,为什么唯独没有缆车下山的方式。幸好我没有执念,毫不留恋的扭头下山。偶尔遇到老师会关心一句“怎么下山啦”,其余时候就一边依靠惯性一边胡思乱想——不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在山顶看同一片风景还是有一点遗憾呢。后来我问他,知不知道我当时没有爬到山顶。他竟然是知道的,因为到山顶的同学还清算了一下爬上来的人数,不过有不少人都没上去,我一下安心不少。

📍天津,2013

天津的航空母舰比想象的庞大,我们参观新奇的舱室,复杂的内部结构,在甲板上吃冰激凌,今年翻朋友QQ空间的时候翻出了当时的照片,确实只有“青春”是最好的形容。大家还不会刻意凹造型,摄影师也是随时摁快门,最终成片总是青春又自然。晚上回到酒店还要开班会,不知道怎么选定了我们的房间。我有轻微洁癖,没有换洗的衣服不可以接触床。先进来的人都是直接站着聊天,只有龙博宇进门就扑到了床上,被我一把薅了起来。第二天在邮轮上,谭嘉怡拍了不少照片。只要有龙博宇的镜头,就能看到他身边总是围着很多人,并且整个初中都是如此。我和她讨论过原因,大抵是当时的他聪明,性格又比周围男生温和很多。

郊游再快乐,还是躲不过期末考试。但期末结束,我们年级做了一件只会发生在小说里的事情——四个班级全部关上灯和窗帘,就像四个电影院,分别播放不同的电影。《秘密花园》的开场镜头在印度贵族家里,无论是画面、剧情还是节奏,对于当时的我都很新鲜,在长大的过程中又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电影到尾声,大家陆续回到各自的班级,喜欢的人也回到我的面前。我很贪心,20厘米的距离还是太远,于是我戳戳他,用一道物理题引诱他讲给我听。如果不是喜欢,谁还愿意在期末结束以后问一道再也不会看第二遍的题呢。

初中的生活到底是丰富,远远不止有郊游。

体育馆的顶层有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在那里举办过羽毛球赛;底层是游泳馆和商店,有口感细腻的栗子饼。假期临近开学前,我都会在家念叨“好想快点开学呀”,妈妈就会问我“开学干嘛去”,我每次都只是答“学校的栗子饼很好吃”,偷偷想着后半句“好久没见到他啦”。开学以后,午休的时间会装作不经意和朋友散步到体育馆,又刚刚好想去顶层看看篮球赛,于是便顺理成章走到体育场门口。如果运气好,恰好赶在他们结束羽毛球赛的时候,就能聊上几句顺便一起回教室。偶尔也能在径直回到教室的时候,看见他坐在座位上,和旁人闲聊或是琢磨数学题——喜欢的人安安静静坐在那儿,就很安心。十四岁,可是连作业本叠放在一起,回座位时经过他身边都会窃喜的年纪。

游泳课在选修课的前两节,更衣室总是人多,女生通常会在下午上课前就把泳衣换在校服里面。略显空旷的游泳馆一直回荡着水声、哨声、聊天声,我的视力不好,但我依旧能清晰辨认出他在泳池另一端游到头、上岸,和朋友笑闹着走回起点。

法语老师是我初中时期见过的最漂亮的人,浓颜系,细细边框的眼镜,耐心且温柔地讲着法语和故事,可惜如今也只记得一句“Je m'appelle”还有从一数到十。不知道《艾米莉在巴黎》关于法国人的描写是否真实,如果真的只有极少数法国人会说英语,那我一定会懊悔小时候没有在开头以后坚持下去。2022 年 5 月,我终于去了巴黎,可这座城市和想象中的慵懒优雅并不一样——急匆匆的地铁,脏脏的巷子,毒辣的太阳,都让人无处可逃。不过,会说英语的人倒是一点也不少。

周末小组出游或是朋友聚会去过不少地方,可我总是心思不在景色,所以也忘得干干净净,只是“金源”这个地方……去年或是前年,我突发奇想,想再去一次看看记忆中的巴贝拉,攀岩和书店。巴贝拉一如既往的物美价廉,只是我长久不吃辣,连一份小时候可以吃干净的香肠焗饭也要剩下一大半;书店也是一如既往的有很多中学练习册,更加五花八门,不知道现在中学生的课业压力如何;玩具店还在那里,电玩城也依旧过门不入,底层的美食城应该也和当初,我因为即将分别而气闷不愿意吃晚饭,却被他、谭嘉怡、范子轩他们盯着吃下半碗粉的时候一样吧。如果我没记错,这里还记录着一次尴尬的相遇,似乎是我和金泰延闲逛的时候,迎面遇上他们另外一个“小团体”,我们刚好要回家便快快坐电梯下楼了,半句话也没有留给他。

舞蹈节在初二下学期,一个逐渐炎热起来的夏天。他们一首《临安初雨》练了好久,从教室到室外,从舞蹈节到百团大战。我和谭嘉怡说,你们这首曲子在我印象里已经是炸鸡味道的了,因为每次看你们在教室排练,都会和杨梦瑶去食堂先买一份炸鸡排,回来站在讲台上一边吃一边看。最近@叮叮喵DXY在更新“当时觉得有装到,现在想起很丢撵的事”,我无法控制的也想起——百团大战之前,他们的古装有一条蓝色宽腰带,刚好我会系漂亮的蝴蝶结,于是我一边内心积极得要呐喊、表面故作淡定和嫌弃、手上动作谨慎漂亮的,慢慢又慢慢系好了蝴蝶结。

后来,还有新年联欢会上一起凑在一张桌子上安安静静折了很久,但最终也没能学会的纸玫瑰,还有突然被他叫住去办公室,但因为没听清在擦肩而过时的再一次确认,还有郊游结束后一起靠在窗户边研究的手机游戏和独享的教室。

“如果回忆里的画面短暂得只剩下一个镜头,倒不如拍成胶片。”

十年后的我确实这样做了。大学毕业,高中同学都准备再次学校相聚,顺便探望老师。我们甚至因为班级聚会吵了一架,最终在他们班宣布时间地点前,我们班倒是先确定了下来。于是,趁着班级聚会的空闲上午,我们回到生活了六年的校园,试图拍下记忆中存留但是没有影像记录的场景。他牵着我在操场散步,走过教学楼,穿过闷热的连廊,在实验楼寻找仍旧作为展示的同学作品。我们还坐进没有纸张课本的教室,复刻了经典“忘记收回笔尖”的画面。讲台的粉笔盒上写着“金榜题名”,我们默默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不自觉地聊起了十年前的故事。

“我想起来一个事,你记不记得初中咱们自己讲数学课?有一次他讲,是最后一节课,别的班来听,然后他随机抽人上黑板写题。”

“不记得,抽你了?我记得好像是有别的班来听。”

“对”

“但是那道题上去我就懵了”

“两个人在黑板上”

“另一个是别的班的”

“他就一步一步给我念答案”

“我写”

十年后和谭嘉怡讲起这件事,她惊呼“居然有这种事?为什么感觉还挺甜?”经历了大学的捶打后,两个明明谈着甜甜恋爱的女生还是被青春中的小事暴击。

2011与2012,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半张课桌,二十厘米的距离,约等于多少独家消息,我又预见了什么样的未来?是夏季因为薄薄的校服而更加明显的脊椎、肩胛和锁骨,和身上独特但又分辨不出具体味道的木质香,是体育课后永远在课桌右上角的脉动或尖叫,还有做不出题时瘫靠在椅背咬住的碳素笔,是歪歪头就可以优先看到的数学“每日一题”答案,还是那次数学课上怦然心动的“偏袒”。我习惯了他一直坐在我前面,伸伸胳膊就可以碰到,戳一戳他就会回头。我习惯计算他每天早上出现在班门口的时间,通常是比早自习铃声提前几分钟而已,然后他就会走到我的面前,打招呼,把书包放在地上靠着椅子,坐下,交作业。

我习惯了一抬眼,喜欢的人就在面前。

可惜的是,二十厘米的距离牵扯不住我们的渐行渐远。十五岁的我在他身后坐了足够长的时间,就像陈妍希和柯震东的那部电影。我记得住他身上的味道,以至于我们之间的距离遥远后,新的前桌拾起一件校服问我,即便没有凑近鼻子都能清晰闻到的木质香。于是校服被一点一点往前传,传到他那里。看他收下,我悄悄得意,“我就知道”。但是再后来,我的记忆便不多了。初三的化学永远是我的难题,总也学不明白,于是经常被叫去办公室,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留下了心理阴影;JK在中考前因为工作调整要调去分校,整个年级难过了好一段时间,离别会上好多人哭红了眼;中考时头晕、无力、呕吐,在校医室吞下藿香正气水的时候还在想着没有涂选择题的数学答题卡,却也没能避免我们后来愈发遥远的距离;成绩发布时,班主任安抚般夸奖我“即便生病也坚持考试”的毅力,我猜不到同学配合鼓掌的同时,心里究竟是无关、同情还是佩服,但我知道只有我自己希望这是一场梦。

后来,高中开学了,梦醒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阅读,无意看到一篇文章“十年如白驹过隙,每一个转身都有你相伴”,这是伊利的广告,但是文字写的动情,视频拍的...
    兰亭迁客阅读 436评论 0 0
  • 第三章 想念你在天之涯,海之角 1 2007年的三亚,还没有像现在成为国人避寒的圣地。这所崛起在中国最南端的崖城大...
    苏伦_阅读 1,222评论 4 14
  • 2017年9月4日青岛十七中2015级卓越班里掌声阵阵,这是高三的第一节班会课,班主任曹春梅老师用贝克汉姆和他的“...
    鶑鵅阅读 302评论 0 0
  • 5月12日,朋友圈被十年前地震时你在哪的问答刷屏了。不曾想,汶川地震竟在不经意间过去了十年。我翻看着朋友圈、公众号...
    筱妍007阅读 172评论 0 1
  • 作者:路影的猫 简介: 十年前,她13岁,他14岁。 十年前,他和她是同学,也是同桌。那时候,她会偷懒,找他要作业...
    路影的猫阅读 51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