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晴
一般情况下,病人情况不好了,第一时间应该是找护士、找值班医生。而有些患者的家属选择了直接打电话或者发微信主治医生,而此时此刻,是周末或者其他节假日,是医生正和家人享受休闲浪漫之旅的时刻。
这就是给患者留电话或者加微信的后果,说真的,我很佩服这些医生的素质了,他还可以很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
有些患者把主治医师当成他的家庭医生,生命体征、检验检查稍微有点异常就会联系医生,还不断地提出诊疗建议,有一点变化,就电话联系或者微信找他认识的主治医师,一天可以找七八次,这让医生苦不堪言。
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不留微信给患者的原因。但我建了患者群,在群里我会告诉患者自己的出诊时间,若要开会或者出差需要停门诊,也会在群里说清楚。患者需要咨询的话就直接到门诊来找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当面问诊和看诊,仅凭电话或者在线上的三言两语是讲不清楚、看不明白的。而且还可能误诊误治,给自己造成很多麻烦。
我的一位朋友是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他有个病人是乡镇中学退休老师,基础病比较多,“三高”比较严重。每年都要在他们科室住一个星期左右,两人关系就处得很融洽。朋友有一天晚上接到这位医生的电话,他说血压又上来了,心脏跳得厉害。但是村子里在修路,不方便过来住院。就让同学告诉他用什么药,怎么用药。医生就和他交流了半天。
没想到那个老师当晚就去世了。他的子女都在外地,等子女赶回来之后,查了老人的最后通话记录,直接找到了院领导,把朋友给告了。
事后调查显示,那个人当时手头药根本不全,根本就没有同学所说的药,只有降血压药。结果心脏病犯了,人就没了。老人的家属不管,只认准是同学随便电话诊疗,给患者做主,导致患者去世,要医院给个说法。
同学尽管感到万分委屈,但是他在不明确切情况下指导患者,肯定违规。患者的家属天天到医院里闹。医院也没有办法,最后医院给赔钱,并内部通报。从此以后朋友与评先评优、晋升晋级、提拔重用都无缘了。
其实,也不是不能留电话或者微信给患者,怕就怕这个患者或者家属是没有边界感的人。“边界感”就是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国与国有界限,人与人也有界限,没有边界感的人会随意突破界限,随意“入侵”别人的工作、生活。
这些没有边界感的病人,就会经常突破医生的边界,他们会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咨询病情。以前我周末、节假日的时候常常就会接到这样的电话,还有好多患者在外地,她们不到医院找医生看病,而是不停打电话咨询我。这让我先生和女儿都挺烦的,每次出门游玩都要接一大通的电话,实在影响心情。
按道理讲,医生其实是没有给患者提供联系方式的义务。一个医疗过程是能够通过正常的程序完成的,不需要额外与医生沟通联系。住院的时候,早上有早查房,手术咨询有术前谈话,出院相关有出院小结,术后随访有门诊。门诊每天都有值班医生,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跟值班医生沟通,如果确实信任这个医生就可以专门到他门诊去找他看,现在还有更为方便的互联网就诊平台,没必要有点什么事就给医生打电话、发微信,去狂轰乱炸。
曾经,我出于提高自己服务水平的考虑,或者有熟人的关系在,就给了患者个人的联系方式。但这不意味着我就能够接受患者随时随地、不分场合的病情咨询。
有一个外科主任告诉我一件事:有次他在手术台上,一个出院好几年的老病人打电话,他当时正在关键步骤,没有接。结果她连续轰炸,每次都是打到自动挂机。最后他实在没办法接了电话,结果她只是问我肚子不舒服了怎么办?这样的事情,想想就可怕。
再就是咨询超出了自己的执业范围。前两天正在休息,电话突然响了。我一看,倒不是什么病人,而是自己很久没联系的老同学,原来是他胆结石发作了,问我需不需要手术,我当时就无语了。我是妇产科医生,对于外科我也不专业,关键是病情我不了解,没法跟他说。很多人都觉得医生不管什么专业,应该是无所不知的,不管什么病都能找他问。
更可怕的是有些患者把一次医疗服务当成终身质保。你能否感受一个几年前找你看病的病人家属,把你当成了家庭医生,突然打电话问你“我妈有点感冒发烧了要不要去医院”的无奈?
其实,建立边界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患者也是一样,如果医生愿意给你联系方式,那是信任你,相信你。你最好能够建立起适当的边界感。
建立边界感不是说你不能给医生打电话、发微信,咨询需要与病情的轻重程度相匹配。在某种情况上,医生甚至不介意你大半夜打电话吵醒他。那就是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急需要医生的帮助,比如术后大出血、术后呼吸困难、肺栓塞等。
患者出现严重病情变化,这是可以不分时间、直接电话咨询医生的;重要病情咨询可以微信或者短信留言;一般病情咨询可以预约门诊就诊。
而且要学会换位思考,患者和医生联系之前多换位思考一下:这时候医生是不是在手术啊?休息日医生是不是没上班呢?医生这时候是不是不方便接电话?换位思考,就是建立边界感。人与人都需要边界感,医生和患者当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