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现实主义中,讴歌着普通劳动者。这部小说在展示不同的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的同时,书写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理想与坚韧的奋斗。书中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折射显映出各不相同人性色彩。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更是挣扎在贫困上的年轻人,但他们依靠自己的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
孙少平和孙少安,他们都同为平凡之人,少安立足于乡立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少平是拥有知识、渴望走出大山,融入城市的斗士。他们是两个世界,更像是两极,而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奋斗的两种境界。
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孙少平。
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缺衣少食,却始终不放弃,愈加勤奋。
孙少平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他的性格也是复杂的。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是丰富的,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说他当初的艰苦求学是为了走出农村,走出大山,寻找出路,但到了后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只是为了寻求一条出路,而是开始构建理想的生活,同样的,他也建立起自我价值的实现。他被安排在一个甚至可以说“烂包”的贫苦家庭中长大,偌大的一家人,少平学会早早地挑起重担,学会了照顾彼此,为家人付出自我。
当然,他的性格受到了他人和外界的扶持。因为贫困,他才会拥有极其敏感的自尊心,而过分的自尊又造成他过分的自卑,甚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正是这样,他只有在书中才能找到想要的世界,所以,他拥有不同于他人的态度,有更辽阔的眼界。
事实上,甚至现在的现实生活中。凡是经历过贫困痛苦的人都能清晰地感知到,特别是农村大山里出来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总会有一段岁月的自卑和敏感,对于自己、对于家人都有可怜的不自信,形成心理上永远也抹不掉的阴影,就好比如现在一些风风光光的“农村企业家”,哪怕是今后的生活变得再优越,那段阴冷的岁月是绝对挥之不去,只是,那段记忆会成为忆苦思甜和感慨而已。
"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少平渴望了解外部的世界,难以遏制,超于常人的求知欲。他通过书中的字里行间,知道了除了自己脚下的这一方小小的土地外,还有一个更繁华美丽的世界,也正是通过读书,孙少平开始用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和胸襟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对生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最重要的是让自信的树苗开始在他身上栽种和成长起来,可以说是读书让他放弃自卑。
跛女子侯玉英曾在上课时揭发他偷看《红岩》,还当众揭发了他和班花郝红梅之间的"恋爱"关系,但在一次山洪暴发时候,孙少平却决然跳入水中把她给救出来了,他的举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包括候玉英她自己。孙少平金子般朴实的心,在这个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越来越少,能够真心去帮助别人,可谓是弥足珍贵。
"如果你知道往哪里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他碰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田晓霞,若不是有她的激励,恐怕少平依旧徘徊在去与留的边缘,晓霞就是少平身边的小太阳。正是他的积极、乐观与不畏艰险,让他一步步靠近内心最初的梦想。但令人惋惜的是曾经给过他甜蜜的恋人,还没有跟他好好告别,就这样香消玉殒。
对比现实生活来看,谁不是这平凡的世界里的人呢,似乎每个年轻的奋斗者都如少平一样,有求学,成长,奋斗,再变得成熟。在书中少平的家庭、爱恋、友情、志向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这些,就像是他行囊中的物品。在生活中,这些又何尝不是包涵在我们的人生中呢?所以,我们都是平凡的人,都身处一个平凡的世界,但就是因为这样,一人即是一种环境,每位像少平一样背着行囊不懈努力的少年,都在这个社会摸爬滚打,都在这个世界挣扎,在平凡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这个世界上年轻人的缩影,又背起沉重的行囊,行走在远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