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王铮亮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 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的曲调很温柔,但是听着听着我冷汗就下来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的时间还很长,看美剧打游戏,于是不知不觉中就随意挥霍掉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一年年过去,不知不觉就发现,半辈子过去了,每天都在关注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琐事,真正重视的人,真正想做的事情,却没有投入与之相称的时间。
也许有的人觉得,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但是我不想留下这样的遗憾,相信所有能坚持制定一个月计划,并加入目标群的伙伴也是这样想的,想做一些喜欢的事,想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资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一、我的思路
这次目标群里布置了写周计划的方法的作业,于是趁此机会把最近稳定的计划流程整理一下。
之前几个月使用的计划包括参考永澄老师的文章,李参的课,胜间和代的《时间投资法》等等。不过因为步骤比较多,时间长,总是没能坚持下来。这几个星期逐渐简化,只留下必要的步骤,总算可以坚持下来了。当然效果是没有完整版的好,所以我想先这样坚持下来,培养好习惯,然后再逐渐增加内容。
另外,永澄老师的方法是以电子版为主,但我还是更喜欢手账这一形式,虽然没有电子版那么方便修改,容易保存,但是可以直观的了解情况,很适合平时工作学习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记几笔。尤其是一天过去,晚上看着那些任务一个个被打钩,很有种成就感。
永澄老师说过,制定周计划和周回顾,这件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率的工作。定计划和回顾所花费的时间是管理成本,之所以投入这个成本是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不制定计划,就不容易想清楚事情,这样在执行的时候就容易陷入“低水平的勤奋”。但是,如果在制定计划上花费过多时间,也得不偿失。我曾经先做电子版,再将内容誊写到手账,后来发现,这样做多花费了时间,
我使用的手账是台湾珠友的A6款一日一页,方便携带,工作学习的时候在旁边自然摊开也不占地方。缺点是可以写的地方少了些,明年可能会选择更大一些的款。
二、周计划
时间核算
- 估算时间。(草稿本)根据前面三周的价值时间统计,和其他情况,来确定这一周可以使用的时间。
- 小皮鞭。为了督促自己每天都做一些事情,而不是状态好做很多,状态不好就不做,在每天的手账页面加入”计划价值时间,最低价值时间,实际价值时间“。每周末会根据这个情况进行奖惩。(试行)
任务安排
任务安排顺序
- 日程表的任务。只包括答应别人的事情,必须做。简单写在每天的页面最上方的3个打钩的地方作为提醒,详细的内容写在当天的页面,或者用便利贴贴上。
- 上周未完成的任务。特别重要紧急,本周还需要做。其他事情,如果上周拖延着不做,就要想想,这件事真的有必要做吗?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思路?是不是可以安排到以后,这周先聚焦其他事情?等等。
- 月度重点任务(参考@月计划)
- 其他自己想做的任务。
- 统合整理,写在周计划页面上。
范例: @0108 跟进揩油活动的综合复盘任务
小贴士: 动词开头,有固定日期的加@。
成果罗列
给每个任务补充成果。
要点:
- 所有的任务都是为了产生成果。
- 成果可以反向检查任务设定的是否合理,尤其是任务描述中的动词。
范例:
成果:录音,上课。
任务具体内容;@0108 上课做自己的CEO第六次大课。
成果:电话录音,学员档案表。
任务具体内容;检查15人次以上的CEO课程沟通。
计划安排
分配时间资源,安排优先级。
优先级中的要点
- 若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放在列表的最上面。
- 有开始时间的任务,必须预留缓冲时间。
- 有结束时间的任务,过期后不能再执行
任务分解
对周计划里写的每一个任务进行仔细思考,估计大概步骤,计划什么时间完成等细节,可以当成一个小的目标达成术的项目。这些内容我是写在另一本专门的项目本上的,关于以后这两个本子要不要合在一起,还在思考中。一个任务左右一页,每个任务都必须包括:
- 期待
- 思路/路径选择
- 成果和对应任务
最后成品如图,格式是按照永澄老师的周计划模板改的,因为手账空间有限,所以就保留了优先级,计划时间,成果,任务几项。
三、周回顾
主要完成任务的记录。
直接用永澄老师的周计划制定模板上的内容,后面有配进度和完成情况的说明,十分方便。
时间统计
只统计价值时间。以前有统计过所有时间,但很快因为太麻烦,效果又不明显放弃了。期待永澄老师给的,能够真正让时间统计产生效果的方法。这个方法以前有在“搜狗输入法”那篇文章提过,但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是使用的toggl这个软件,他的好处在于全平台,网页版,安卓苹果版都有;自动化统计,能够将每天花费的时间,还有这个时间花费在哪个项目上了做一个自动的计算统计。作为用户,只要在开始和结束项目的时候按按钮就行啦(了解黑箱就可以)。虽然只有英文版,但是内容非常简单,多试验几下就会啦。
如图,一周下来的统计非常直观。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点击项目左边的加号按钮,看看子任务和花费时间。
大事记
分为社交和家人,自己的趣事和大事,国家大事3类。这些内容统一记录在@2017年大事记 这个文档里。
以前有记录在手账上,但是内容太多不方便查阅。尤其是想翻看过去几年的记录的时候,还是要善用电子版的搜索功能。
现在是用markdown格式,马克飞象插件保存在印象笔记了。
其实有一个非常棒的替代品,就是iphone上的格志日记,可以每天记录。不过,安卓党还是先这样了。
结尾
- 其他东西都没有记录,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周回顾,基本能做到看一下,就知道自己的时间去哪儿了,所以暂时没有增加额外的功能。
- 关于习惯打卡,喝水记录等各种记录。在刚开始接触手账的时候,我很兴奋地把各种习惯项目都添加了上去,包括每天运动,喝八杯水,早起早睡之类的共计8个项目。一开始确实每天有做,但是几个月过去发现,对于我来说,这个打卡只是一个能够直观了解我的情况的记录,但是对于我养成这些好习惯没有什么大的帮助。而且想要每天都完成8个项目很难,只要当中断了几天,就很难坚持下去了。现在想想,我觉得,这些打卡不能超过3个,而且一定要专注在自己最重视,最有帮助的事情上。
- 关于反思。我主要是遇到事情(比如项目完结)就进行反思,不是按照时间进行反思。因为做每周回顾的时候,往往对于这一周发生的事情印象已经不太深刻了,不如遇事就反思效果好。遇到需要反思的事情的时候,马上就把事情的情况先记录下来,然后有空就反思,或者按照晨间日记的方法,在第二天早上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