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下定决心走上通向财富自由的路,必须从认真规划家庭资产配置开始。一月份还没结束,老公的创业项目刚刚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据说今年终于能有真金白银进账,不论如何,精神上支持他的同时,自己也得迅速成长起来,承担起资产规划的重任。
做任何事情没有头绪的时候第一件事,打开Google,看看这件事前辈们都是怎么做的。很快找到了家庭资产配置的普遍适用公式: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划出大框架之后分析思路就清晰起来:消费+保险+投资(保本型+较高风险型)
(一)日常消费
翻看一下2017年的支付宝账单,三口人月均支出在约在40000元(宝宝托班以及日常支出约15000+全家日用品5000+置装费用+旅行费用等),今年预计全家支出至少也得要50万rmb。(不算不知道,一算吓死人。。。有了娃之后开销至少比二人世界时候多了一倍!是该好好考虑一下是否有能力要二胎了。)
(二)保险
去年研究了许久重疾险以及寿险产品,始终未能找到适合成人的,只给宝宝买了苏黎世个人意外险(保额30万,一年保费450元);研究了相关保险产品介绍之后现阶段即将要购置的保险组成:老公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需要配置寿险和重疾险,我和孩子至少都需要高额度的重疾险。
综合主流保险产品的费率预计保险支出:
定期消费性寿险:我和老公的重疾险(保额50w至70岁)+老公的寿险(60w保额至70岁)+宝宝的重疾险(30w保额30年)= 约30000rmb/y
(三)保本型理财
从去年年中开始系统学习理财以来就深知投资心态的关键性作用,于是保本型理财产品在家庭理财中的占比一定是家庭闲置资金的大头。但是否严格按照标普的资产配比还要根据后期家庭收入情况来决定。
不清楚买入黄金是否还能算理财。老爸多年前入的一点金条目前都还处于亏本10%的状态,
(四)成长型理财
成长型投资才是真正体现智慧的地方。去年9月份我终于开了美股账户,入了GAFATA(全部都是盈利状态,平均收益在12%左右)以及星巴克和好未来(玩票性质,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汗。。。果然不是国际巨头股价就是飘忽不定啊。。。)。除此之外还放了一些钱在银行较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里,暂未涉足基金产品。本月底之前计划重点研究一下基金产品。
许多投资理财的公众号提到海外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号称国内经济增长已经触顶,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也几近饱和。。。诚然,老旧的在中国“能挣快钱”的财富观早应该烙上历史印记封存进博物馆了,但是对于国外资本市场规则的不熟悉也确实成为海外投资不大不小的门槛。再加上银行对于每个人每年最多只能换5万美金的硬性规定(固然有办法解决,但是也还是需要额外的时间投入),大额向转账也会让银行有XIQIAN的怀疑(最近刚有朋友准备在LA置业,大额美国境内转账都无法在网银进行,不得不飞到LA现场进行身份验证)。即使有足够资金在海外置业,也的确没那么容易。所以现阶段我的海外投资应该还是局限于美股而已。
年初新加入了宛不大的区块链投资学习星球,已经开通了几个场内交易的账户,近期应该会考虑开始买入。
事实上以中国的国情,真的按照“4321”配比来生活是不可能的,尤其像我这样的消费型及时享乐的家庭,年收入低于500万都没办法活了。。。
经过今天粗略的盘点研究,在2018年总固定开销比较去年不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会尽快确定全体家庭成员的保险产品(2月底之前),以及将投入约40w在保本型理财产品,约16w(每月定投2000刀)在美股,约10w在区块链,约10w在基金定投。
(根据目前存款和预计收入情况计算得出,具体是否能够按计划实施还得,嗯,看老公给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