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我问同事什么是ICO,然后他给我回复三个字:没听过。而对于比特币短短续续了解的我来讲,只知道ICO在2017年大火,全球资金不断投入,而已引发各国政府监管和介入。时间的脚步来到了2018年,区块链技术持续发酵,各大企业持续加大对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因此,参与者各方应积极关注相关信息及报道。
热闹非凡的ICO
ICO,首次代币募集,英文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简称,该词从首次公开募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延伸而来。此处所谈的代币,亦可称之为虚拟货币或是加密货币,最为著名的就是比特币(BTC,Bitcoin)。
所谓ICO,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形态资金募集渠道,主要是以开发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新创公司为主体,其在进行其区块链项目时,作为对外进行运作资金募集的手段。新创公司透过特定目的的代币(或称之为某种凭证)为标的物,以取得所需资金。至于取得所需的资本形态,早期包括法币(例如美元、欧元等)及主流虚拟货币(例如比特币),近期几乎都以虚拟货币为主,除比特币、以太币之外,还包括莱特币等其他币种。
回顾ICO的发展历程,最早的ICO是2013年Mastercoin,现在更名为万事达币,共成功募集到5000个比特币,随后开启一系列区块链新创社群的ICO,其中最具代表的是2014年的以太坊,目前更紧随比特币之后。
至2016年开始,随着国际上对区块链技术的高度关注,ICO开始进去高峰期,据统计,自2013年至2017年初40个资金超过10万美元的ICO项目,一共成功募集了近1.68亿美金。另外,仅2017上半年,中国区块链ICO规模就达26亿RMB,进而导致九月官方宣布禁止境内所有ICO平台。
多样化的ICO
尽管不少国家均陆续对ICO发布监管意见和看法,多数从证券监管的角度出发,意图从传统证券资金募集法规予以管理。然而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是募集资金活动,但相应的代币是否具有法币属性,却值得商榷。如果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则过于狭隘。
纯粹的货币
货币应用是区块链各式应用中,最早出现也最基础的一种形态,其代表当属比特币。然而ICO模式并非随比特币出现,反而是后续出现的Zcash等,采用ICO模式发行。
当前众多虚拟货币应用中,可说都是基于比特币的特性、结构复制出来的。然而后续的虚拟货币创建者,也会对原先的比特币有不同的改进与想像,进一步强化其某些特性,如强调匿名性的ZCash。
提供服务的证明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持续扩散至各应用领域,亦不少设计了特殊作用的代币,用以表彰未来使用其应用服务的证明,如著名区块链技术平台以太坊。以太坊建立了一个环境,透过许多计算机组成的节点来负责进行各种智慧合约的计算服务,想要使用其区块链服务的使用者,则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以太币(Ether)作为支付。
表彰股权/债权的证明
一些区块链新创公司,在需要营运资金的初始条件下,透过区块链技术发行可表彰其未来发展的股权代币,或是类同于债务的债权代币。这一类的ICO虽然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凭证为加密货币,然而整体模式均与传统IPO一样。
ICO监管
201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即在2017年7月就针对ICO的监管进行讨论,认同部分ICO具备传统证券资金募集的模式,同时不论其是否为数字加密货币,均应受到证交法规所监管。9月初,中国人民银行等七大金融监管相关单位联手出击,将ICO定义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对于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活动,认知其行为已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叫停境内一切ICO交易。随即香港证监会亦跟进宣布,部分ICO其代币可能属于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所界定的“证券”范畴,应受到香港证券法律的监管。英国与瑞士也出具相关监管原则。
ICO的发明,可以说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副产品,提供了诸多区块链新创公司一个简单、快速且全球化的资金募集渠道。然而因过于前卫,加上初期无任何相应的管理机制,也逐步产生许多弊端。随着各国对其境内的ICO的监管,也有助于将ICO项目迈向合法,更提供了不论是区块链应用或非区块链应用的一个新的公开资金募集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