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0:30
❤️到周一了,昨天妈,侄儿和侄孙在家,一天没有看书画曼陀罗,就感觉有些恍恍惚惚了,没看书有点不甘心的感觉,拿起书,好像又静不下来,这个状况可能让我有些自我攻击了:哇,时间就这么白花花地流走了,如果没有警觉,这一辈子也就这么如流水般过了。
❤️同时感叹:一日不读书,心中恍惚,三日不读书,估计要面目可憎了。
❤️读书与否,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了知,无法用言语或者文字真切地传与他人。
❤️昨晚睡在门廊里,窗开大了,冷,窗开小了,热!感觉一夜都有些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喝水,想着红帆应该这时候起床静坐了,要不,我也坐一坐?我感受我的身体不愿意,我的意识不愿意,那就继续睡吧,好像又没有专注呼吸,没一会就睡着了。
❤️送完孩子来到工作室,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空空之外》,雪漠的文字看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总是一眼扫过去就能明白他在说什么。书中很多的内容我在《光明大手印》《无死的金刚心》等书中都看过,但是还是愿意再看,🦊一是觉得这些东西是我并不那么熟悉的,值得我反复看。🦊二是自认愚钝,看一遍就会有一遍的滋味,🦊三是老师说的需要长时熏习,我先把自己熏一熏,让自己沾上点味道先。🦊四是看好了看清楚了弄明白了,好事上修,担心看歪了,理解错了,盲目上马,成了歪门邪道。
❤️电脑就在手边,我于是打开电脑准备做点笔记。刚好有个读书架,把书架在上面,再到电脑上来笔记就很方便了。真别说,做笔记和不做笔记其实感受有很大的区别。
❤️我习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一扫而过地看书,只有让我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我才会稍作停留,品味一下。而做笔记,速度就得慢下来,扫过,再品,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品的过程。
❤️现在把今天的笔记复制粘贴在此,证明我真的干过这事,哈哈。️️
🦊烦恼的本质是欲求没有得到满足是的失落。仅仅是一种情绪,放下一切就真正离苦得乐。烦恼即菩提。
🦊 1.烦恼是解脱之因。
🦊2.平常心:不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却能专注地做好任何事情。
🦊3.真心往上拉你,欲望往下坠你。
🦊4.佛慢:我与本尊无二无别
🦊5.方法:去机心,事本觉,任自然,明大道
🦊6.所谓超脱轮回了脱生死,是心对生死概念的超越,是对建立在生死概念基础上的妄念与执着的超越,而不是对自然规律或者真理的挑衅和对抗。所以高僧大德依然会死。🦊7.“无生亦无死”:我们认知中的生死其实是不存在的。生死意味着状态的切换。
🦊8.顽空:不思善恶,不辨是非,智慧没有升起,真心不能妙用,如草木般存在=电脑死机
🦊9.关照的要点:看到念头不要随念头走,不要思考,一思考就会有很多其他的念头。当你看着它时,它就不见了,就会见到真心。看着念头不加评判=关照的智慧
🦊10.不管念头不等于放纵念头。始终关照念头,始终能敏感地捕捉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先要看得清她才能有资格说不在乎他。🦊11.出世之心为无为,入世之事为无不为。无为不是外表,无为是心态,是不执著🦊12.解脱:当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都不能影响你的快乐与自在,不能动摇你的心神,不能让你心生疑虑,你便得到了解脱。
🦊13.香巴四信偈:生生世世,护持上师,无计无执,净信上师,尽我生命,庄严上师,行住坐卧,祈请上师
🦊14.真心=内上师 根本上师=外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