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另一所学校开会,由于通知出错,本应下午来的我,上午就到了,突然例假来临、腹痛难忍,临时买个水杯,想着去图书馆打些热水,顺便看看书,也好有个清净的落脚处,但心里忐忑不知校外人员能不能进去。
我温声软语地试着问图书馆的门卫阿姨:“阿姨您好,我是来这边开会的,请问校外人员是不是登记一下就可以进去了?”她若有所思打量了我一番,淡淡地笑着说:“不可以的,图书馆一般不对外开放的。”我有些惊讶又立即表示理解,无奈地笑了起来:“这样吗?我刚刚问了这边的同学,说可以登记信息进入呢。那请问您,除了图书馆还有别的楼有热水吗?”“好像只有图书馆有热水唉,你……要打热水?”眼前这位穿着制服,梳着短发的中年女人,一只手拢了拢鬓角的头发,又抬眼看了看我,眼里闪过一些和蔼的光,随即她小声地说“那你不要乱说话噢,你进去吧……”我很开心地谢谢她,而后安静地进去享受有热水和书籍相伴的时光了。
望着窗外流转的风和轻摇的叶,脑海里突然浮现一个词——通融。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意在说明表面再怎么油盐不进、刚正不阿之人都有柔软的时候。哪怕维护国家社会秩序的法律,法理之外还通情理。我不是提倡“走后门”这种破坏公平公正的行为,这与我所说的是不同性质。平时出门办事,大到去政府企业弄材料盖章,小到打车、问路、路过便利店买水,总免不了和陌生人打交道,说话的态度和分寸不仅能传递不同的情绪,很多时候甚至会决定事情的进展是否顺利,结果是否成功。
比如打车,属于享受服务,如果自己明明不熟路,却一副高高在上的老板架子,随意质疑开车师傅的“专业水准”,说不定本可以走一条顺畅又付费少的路,却被蒙在鼓里多花冤枉钱,附加一份不佳的心情;再比如弄材料盖章一类,属于求人办事,你着急办事脸红脖子粗,可对方只管例行公事,哪怕缺乏效率,你也不好上来就指责,如若换一种方式——不卑不亢但谦逊礼貌,该带的东西带齐,该解释的说清楚,把“我着急办事,你快给我弄好呀”的心态转换成“我想麻烦你帮我办这个事,但我知道你没有义务表现得像我一样着急心切,但我会积极配合你”。如此一来,对方也将报以理解,觉得,嗯,这人态度很实在,磕磕碰碰少了,顺理成章也就多了。
生活本就五味杂陈,人们有各自的着急慌乱,各自的需求渴望,不同契机下可能愉快可能悲伤。和陌生人说话,就是不同的磁场碰到了一起,试着抛掉自己的个人情绪,比如弱和惨的情绪,因为并不是你弱你有理;比如冷和蛮的情绪,因为别人并没有亏欠你。中肯、真诚地表达自己,谦逊地请求、真心地感谢,你会发现,绝大部分人心真的都是“肉长”的。毕竟哪有人乐意横眉冷对,嚷嚷着投诉、郁闷地被投诉,而不是岁月静好的同时顺手播撒一点善意呢?
是的,善意,和陌生人说话,很多时候会成为一个播撒善意和收获善意的机会,说不定,某些机缘巧合下,打过几回交道的陌生人就不再是陌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