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士可杀不可辱显得很有气节呢?恰恰是因为珍贵,都说良禽择木而栖,换工作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想想贾诩、张辽们,英雄还是要用武之地。有个特别的,隐蕃。
来自魏国的间谍
接下来的前提是相信《吴书》所言。好了,你信了咱们继续。隐蕃,这个姓氏很少见,不是什么该隐之类奇奇怪怪的名字,这个姓氏来自于谥号,解释下谥号就是超级精简版的人物生平...也是挺奇葩的。
隐蕃是魏明帝曹叡派过来的间谍,看准了吴国内部矛盾很尖锐,主要就是孙权和本土豪族的斗智斗勇,于是隐蕃带着的任务就是当上廷尉,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这种级别的官员要搞点离间什么的,不要太容易。
为什么曹叡会选中隐蕃呢?一是年轻,又不是要付诸武力,这是一件需要长期经营的事情。二是口才好,交流能力太差的过去干嘛,难道是送菜嘛?看隐蕃这个姓就知道他不是来自什么豪族,家底也干净领导用着放心,所以隐蕃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孩子了。
苦心孤诣
既然有任务在身,隐蕃打着投降的旗号就投奔了孙权,不是谁都有魄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何况隐蕃还是以降虏身份过来的,孙权随手给个小官就打发了,但隐蕃的目标可是廷尉呀,要是从底层做起,那22岁的青年估计得熬白了头才行。
隐蕃当然不能接受了,他也不想坐以待毙,给孙权写了封信“老大,您看我才22岁,就已经这么懂事了,我来就是要替您效力的呀,给个机会嘛,见一面呗”。这才争取到了和孙权面对面的机会,孙权跟他一聊,发现这小伙子不错呀,还有点水平。
先问了问旁听者胡综的意见,胡综表示“说大话的水平像东方朔,巧辩像祢衡,但才华比不上他们,就让他当个京城小官得了”。孙权觉得隐蕃一直围着邢狱这方面聊,就去给廷尉当个属官吧,就这样在隐蕃的努力争取下,他成功进入了廷尉系统。
剩下的事情就是经营人脉了,隐蕃仗着自己口才好会说话,结交了很多重要官员,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都夸他有“王佐之才”,顶头上司郝普还一直为他叫屈,“多好的小伙子呀,给我当助理太屈才啦!”
这关系处得也是没谁了,难怪他家门庭若市,宾客如云,上一个能大到这种水平的是袁绍,那个“大隐隐于市”的袁绍同学。但是隐蕃在东吴可是毫无根基呀,这份能力就是曹叡看重他的原因吧。
东窗事发
隐蕃毕竟不是“钱”,达不到人见人爱的地步,潘濬因为儿子和隐蕃交朋友,还特地写了封信送给儿子一百杖当“礼物”,就是这么不待见隐蕃。不待见就不待见呗,吃你家粮食了!?隐蕃自己发育得好好的。
但是一听说孙权要派人去诈降王凌,隐蕃就坐不住了,身为一个间谍他还是个魏国人呀,听说孙权要坑自家人,这怎么能行?隐蕃仓促之间决定强行“叛乱”,但显然孙权还没傻到这份上,隐蕃东窗事发,跑路都没跑掉,直接被孙权拎回来了。
孙权问他“有没有其他党羽啊”,隐蕃不说话,不过他的叛乱也引起了王凌的警觉,总算做了点贡献。孙权还是想让隐蕃招供“别撑着啦,干嘛用自己的身体替别人受苦呢?”,隐蕃说“老哥,造反这种事必然有同伴啊,但我一死了之,才不牵连别人呢!”
隐蕃到死都没有开口,年仅23岁。他这起谋反案牵连了很多大臣,跟隐蕃关系极好的朱据被免官禁足4年,老领导郝普也被孙权问责“都是你!一直在这跟我说隐蕃怎么怎么好,这事的起因在你啊”,郝普无言以对,只能自杀谢罪了。
隐蕃也算完成任务了,毕竟他坑了左将军朱据,害死了廷尉郝普,受连累的官员数不胜数,他是把吴国搅得乱糟糟的,又是一轮清洗。从这个角度说隐蕃做得还不错,只是代价是他的命罢了。
报告长官,圆满完成任务!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