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决定不结婚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着急结婚了?

有人采访了三位坚持不婚主义的人:

34岁女博士,30岁乐队男主唱,22岁年轻女孩……在关于“不婚”这个问题上,他们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视频来源是: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TV工作室

30岁的玉龙,目前是一位乐队主场。

关于不结婚的原因,他说的相当坦然:“要到结婚的年龄了,但结婚这个东西并不吸引我。”

“我不结婚也可以过得很好,结婚不会成为我的加分项,那为什么还要去结婚?”

现在这个年代,早已不是那个“婚姻至上”的年代了。

男人不缺性,女人不缺钱,孤单了都有朋友,无聊了都有网络,一个人照样过得开心且快意。

然而,若只是因为年纪到了而匆忙结婚,会遇到什么呢?

婚前婚后两幅面孔的巨婴伴侣,两个人四目相对却无话可说,放弃了理想和抱负,承担了责任和压力,到头来却得到了一个根本不快乐的婚姻。

以前结个婚,是为了和对方一起躲避风雨;如今结个婚,风雨都是对方带来的,结婚成本高了,结婚收益却变少了。

结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林夕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很多人结婚,只是为了找个跟自己一起看电影的人,而不是能够一起分享看电影心得的人。

如果只是为了找个伴,我不愿结婚,我自己一个人都能够去看电影。”

婚姻应该是灵魂碰撞的火花,白头偕老的笃定,而不是无聊时的慰藉,世俗里的义务。

婚不婚不重要,爱不爱才重要。

一辈子太长了,遇见让自己孤独的人比孤独更可怕。

结婚不难,难的是面对没有感情的人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一生。

34岁的糖糖,刚刚博士毕业。

在谈到不结婚原因的时候,她的理由显得更为直接,“我结婚的话,还是要以爱情为基础的。”

“因为想要嫁给爱情,因为不想将就,所以便不结婚”,看上去毫无问题的观点,在很多大龄女人的身上却行不通。

因为在传统观念里,女人结婚就应该像到点上下班一样,按部就班,哪怕遇不到合适的,年龄到了也该凑合一下。

糖糖说,身边有很多人劝她,找个差不多的就行了,何必非要要求那么高呢?

然而若是结了婚你就会知道,差不多的婚姻,一定会差很多;凑合的结婚对象,一定无法凑合。

更何况,失败的婚姻不仅仅会影响你,还会影响你的下一代。

在结婚这件事儿上,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意将就,尤其是女人。

这大概是因为,婚姻对女人来说太不容易了:

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女,要锻炼成照顾一家老小的全能主妇;

从挑剔温柔的小女孩,要成为一手抱娃一手上班的超人妈妈;

从婚前被宠着、被护着的小公主,要变成婚后被嫌弃、被埋怨的黄脸婆……

如果对方理解你、体谅你,那么这一切也许是值得的;如果对方不够理解、不够体谅,那么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婚前那个口口声声说着会帮你分担的男人,婚后变了一副嘴脸,成了巨婴式老公,婚姻成了丧偶式婚姻,那么又该怎么办呢?

那些当初随随便便结婚的人,婚姻不是将就度日的风雨飘摇,就是独自一人的苦苦支撑,到最后就成了撕破脸的江湖不见。

那些因为嫁错人而委屈和难熬的岁月,终究是再也难以挽回和弥补的了。

婚姻的本质,其实是一场赌注,如果潦草下注,注定会惨败离场。

现在早已不是“车马人都慢”的年代了,嫁错一个人,是要赔上一辈子的。

22岁的小沫,是所有采访者中最年轻的一位,目前准备和男朋友一起去英国留学。

她之所以决定不结婚,是因为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大她11岁的小姨,就是一位得到家人认可的、坚定的不婚主义者。

在她的采访里,你看不到顾虑,也看不到胆怯,反而有一种别的不婚者没有的坚定和底气。

这份底气,得益于她开明的父母。

这些年,聪明的家长早就不再催婚了。

微博上有一个热帖,晒出了很多当今家长的心声:

“女儿嫁不嫁都可以,连同性恋我也支持,只要女儿自己能开心幸福。”

“我也是这样和儿子说的,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孩子和妈妈姓我都没意见,只要他幸福就好。”

“如果你结婚后没有单身过得潇洒幸福,那就没有必要为了周围人的眼光而结婚,开心就行。”

“爱结不结,爱生不生,自己的事自己负责,作一个走正途、有修养的公民就行,这种事儿管不了!”

……

总结起来就是:孩子,如果你不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开心而结婚,那你实在没必要结婚。

父母都是结过婚的人,自然明白婚姻根本不是领张证书、办个酒席那么简单,而是年复一年的鸡毛蒜皮和柴米油盐。

你没结过婚你不懂:不结婚时偶尔的孤单,远远好过在糟糕的婚姻里伤心又伤身。

之前一位台湾妈妈,曾给女儿写过这样一段话:

“女儿啊,你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好好的,千万不要随便就结婚了。

除非有一个男人对你好到不行,能够保护你,照顾你,娶你是要疼你而不是期望你为他生小孩或服侍他一辈子,才能考虑结婚,知道吗?”

好的父母,从来不会因为世俗的目光或者别人的闲话,就逼迫孩子结婚。他们会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只要快乐就好。

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有底气相信爱情,也更有底气嫁给爱情。

视频的最后,公布了这样一组调查数据:

中国不婚族群体在85前占比不足10%,而在85后和95后的占比分别为13%和18%。

据民政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单身青年男女人数超过2亿。

这就意味着,在当今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晚婚甚至是不婚。

这是否代表着他们对婚姻真正失望了呢?

其实不是的。

选择和一个人携手走过一生,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决定。那些说着不结婚的人,其实不是觉得结婚不重要,而是觉得结婚太重要。

因为太重要,所以不能将就,不能凑合,不能随波逐流,而是要坚定,要等待,更要相信。

最好的婚姻观应该是怎样的呢?

大概就像三毛在谈及选择与丈夫荷西结婚时说的:

“我们结合的最初,不过是希望结伴同行,双方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

我选荷西,并不是为了安全感,更不是为了怕单身一辈子,因为这两件事于我个人,都算不得太严重。”

在那个真正对的人出现之前,你要像他会来那样充满期待,像他不会来那样努力生活。

“我决定不结婚了”,不是真的不结婚了,而是想等到真正对的人,再结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0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8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2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72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45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