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
她坐在卢浮宫里,隔着厚厚的玻璃,每天以我们熟知的、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候数以万计的来访者。
透过达·芬奇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人们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却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
蒙娜丽莎是美的,却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绝对意义上的美女,她的美充分体现在人性美上,而不局限于女性特征。
在教会禁锢人们精神的中世纪,在宗教画作品弥漫了几百年的欧洲,人被看成罪恶的化身,被用来赞美的只有神,已经奴性的人们也已经麻木不仁,成为为神学服务的机器。
黑暗中,地中海边的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鄙视神学,赞美人性,他们通过各种形式来反对封建神学,歌颂人自身的美丽。他们是但丁、彼特拉克、拉斐尔……还有,达·芬奇。
达·芬奇认为:人是最神圣的。人体是自然界中最美的形象。于是他弃掉了圣母、圣子和圣灵,弃掉了耶稣,选择了生活中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
普通的城市妇女蒙娜丽莎,从中世纪画家笔下呆板、僵冷的人物形象中走出来,将作为神的奴仆的毫无生机的“人”,升华为一个充满着生命力的有血有肉的形象,用微笑显示出人的温雅、高尚和对新生活的欢欣、喜悦。
这是一次挑战,一个普通妇女形象对神的形象的挑战,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思想的挑战。达·芬奇竭其所能,用他的高超的绘画技巧,使人像面容表露感情的部位,达到神韵之境。于是普通的城市妇女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了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成为了一种永恒。
在人与神的对抗中,人胜了。
蒙娜丽莎的微笑,展示了那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新的精神风貌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了无限深广的意境。
所以说无论是从绘画艺术的高度,还是其深厚广博的社会学、历史学涵义,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从这一点来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是一曲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