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时,估计每个人都会有点好奇,自己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听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声音,这不是有些没事找事吗?
真的是这样吗?也许我们对自己的熟悉还比不上周围人。有句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别人时,都会看得一清二楚,说过不去就过不去;唯独面对自己时,有些马马虎虎,过的去过不去都会过的去。跟别人会因为一丁点芝麻粒的事会念念不忘,跟自己呢,天大的事也会飘到九霄云外。
我们有没有静下来听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你的声音有没有无意识地随着外在环境人事物有了一些变化?有没有语调高了一点,语气急了一点,语速快了一点,声音是不是在出卖你内在的想法?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作为别人的镜子,照出别人的一举一动,我们就顾不得去给自己照照镜子,那这样的话,岂不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家的地吗?
我也很好奇我自己,为什么忽略自己的声音这么久?记得小时候,偶尔会听到自己与同学的互动,那时,会感到为什么一道题讲下来,自己就像是急着争谁对谁错一样,面红耳赤的。对错有那么重要吗?当时就会觉得太重要了啊,只想着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你们那样想是不对的!很多年过去了,再去回过头去看,人和事都已成为过往的一缕烟云,唯独只有自己才是可以一直陪伴自己继续往前走的那个忠实的粉丝。最近我也有去听自己的声音,不听不知道,一听才会被惊到,自己怎么是这个样子的,看来我们对自己还是有误会。
我们真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吗?那么为什么内心会有烦躁,会有评判,会有自责,会有怨恨……这些都是自己找来的吗?是不是觉得孤独难耐了,需要这些来点缀和丰富自己的感受?也许你会说,哪里是自己愿意找来的,都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那么真相是什么呢?也许你是对的,你的感受不会错的。可你有没有自己再去探索一下,你的感受是你可以负责任的,还是要托付给其他人呢?如果你此刻看不清自己,那么很容易就会有情绪。
心如明镜台,怎样才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锻炼了!杨绛先生说过: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的愈浓烈。……我们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