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郭校医图书App
近视防控-家长存在的几个误区
随着电子产品的盛行,升学压力与日俱增,孩子们学习生活方式变化,“小眼镜”越来越低龄化,令家长们苦恼不堪。近视眼治疗没有灵丹妙药,也不能治愈。近视防控的保卫战需要家长孩子们共同参与,在治疗过程中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爸爸妈妈别入误区尤为重要。
图片发自郭校医图书App
误区一:从不检查视力,近视了不知道,发现了也不重视
家长平时很少带孩子检查视力,没能及时发现孩子近视;有的即使发现近视也没引起重视,结果很快加深到中、高度近视。
误区二:“真假”近视不区分
所谓“假性近视”,是指眼睛过度疲劳而引起的视力下降,散瞳验光后,是轻度远视,或没有近视,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屈光状态。很多家长在眼镜店不经散瞳验光就给孩子配眼镜,让假性近视变成了真性近视。
图片发自郭校医图书App
误区三:戴眼镜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
这个锅,眼镜可不背 。近视配戴框架眼镜——即凹透镜,是把在视网膜前的成像发散到视网膜上,也就是说眼镜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及时合理的配镜矫正,反而可以控制度数发展过快。
误区四:近视配镜把度数配低些好
很多人喜欢配镜时把自己的度数给配低些,认为这样度数就会长的慢些,这个低配度数在临床上称之为欠矫。儿童青少年配戴欠矫的眼镜,不仅看不到清晰的物体,也会阻碍视觉的健康发育,并引发近视增长加快等问题。所以,建议配镜时尽可能足矫,使用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
图片发自郭校医图书App
误区五:眼镜没坏就一直戴
随着青少年发育,瞳距和度数会变,这些都会影响矫正效果,诱发近视加深。建议12岁以下每半年验光1次,12~18岁每年验光1次,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换镜。
误区六:护眼灯或眼保仪能延缓近视
这类护眼设备对消除眼睛疲劳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延缓近视没有根本改善作用。目前公认的有效方法为:充足的户外活动和光照,角膜塑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