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看到我这篇随性的文字。文字的随性背后是因为写下这些文字的人,我,也是一个随性的人。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什么,这是一种自由。如果用精神分析中的概念来解释我这样做的原因,或许更为贴切的可以称为“替换”。现实中要顾及的太多,语音的发出具有极强的强迫性,而在网络上不会,文字摆在这里,看与不看全由读者决定。我觉得这样挺好,我在不强迫你的情况下,我得到了某种自由。
随性的自己,本来是要写一个关于大学生活的连续文系的,中间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打扰了,然后思路跑偏,这一偏不打紧,好像有几天没有写关于之前定好的主题了。生活中的我被自己制定的计划牢牢控制,喘不过起来,走在强迫症的路上不知悔改,想来自己行文时的一点随性就是潜意识中的一点放纵吧。
题外话就说到这里,现在聊一聊关于大学中的选择。
大学与高中有太多的不同,这些存在于学习和生活中的改变会颠覆一个18岁初入大学的你。这要看你本来是一个怎样的人格模样。有的人会固守原有的一整套方式不会轻易做出改变,可以说是稳定,也可以说是顽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封闭。还有的人会先经历一段时间的不知所措,之后是毫无节制的放纵和随波逐流,可以说这样的人,心理内核是松垮的、不成型的,在外界的多重引导下变得四分五裂,不能够再组织好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我存在。往往这样的人会不断的追逐身边可能出现个各种刺激,并强烈的在这些刺激中去体验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也同样是这样的同学,往往结果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大学提供了海量的选项等待你去确认,可是不要急,在选择前,要先知道自己站在哪里,你要去哪里,这样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不知道自己最渴望的事物,只能被感官的暂时满足所牵引。
一个知道自己体重并且知道自己要达到何种标准身材的人,才清楚明白的控制的了在饭桌前的摄食程度。看到别人跨专业辅修,好羡慕,感觉这样的人活的好充实,好有意义。于是,也扯来各种成功学中激励语言鼓动自己,给自己打鸡血,一时间感觉上道了,找到了成功之路。以我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开始疲惫、开始后悔,慢慢的就变成了应付,后来也就稀里糊涂了。因为不知道自己辅修到底要干什么,所以走不远。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把单身(男)自嘲为单身狗,把别人的恩爱看成是狗粮。在这种妄自菲薄的背后是给自己一种无形的压力,也透出一种心理驱动,那就是别人有女朋友,我也要找一个。为了找女朋友而发情似的到处找女朋友,不明白到底找女朋友的意义在哪里。所以,会忽略很多爱情中的属性,剩下的就是第一眼的直觉以及后面的不要脸。很遗憾,这样的恋爱都不如高中时代的“练爱”。
空虚的灵魂怎么可能用感官的刺激来填满。
每天晚上会有很多大学生变得极度无聊,因为没有人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失去了“主子”,自然会六神无主,自己又做不得自己的主。只要不杀人放火、违法乱纪,做什么都可以,偏偏这样的背景下,实难做出选择。于是在各种选项之前,反复思虑,到底哪一项才是值得自己投入的呢?面对各种在大学校园中选择时的困惑,首先是就是明白困惑的基底层是什么?那就是被“伪自由”绑架了。看似可以自由选择的你,其实一点都不自由。而想获得自由,不是选项的多少,而是你对自己的清楚明了,以及至少这一年内的个人塑造目标。
太远的规划,那叫理想,离现在有些遥远,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靠理想指导每天的日子。
太近的计划,那叫欲念,虽起于当下,却时常带着一时的兴趣一时的冲动,说变就变,以此为引来做出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选择,有点草率和冒险。
一年几个目标,切合自己兴趣、能力和固有天赋的增进,可以很好的成为一种选择时的指南针,帮助你找到接下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