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镇上大教堂后面是几条马路的交汇处,每次过马路,先生都要先跑过马路替我张望,然后才让我过。虽然小镇上的车不多,但法国人开车,好像路是自己家的,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边开车边讲电话很常见。
其实,在英国我也遇到这样的路段。每逢过马路,常常觉得前脚迈出去,是把半条命也赌上了。
你说,设计路的人,有没有为过马路的人想过呢?
今夜酒店特价联合创始人任鑫说过这样一段话:“最大的浪费不是上班时间刷微信,不是花了广告费但没效果,不是办公室租大了空在那里。而是我们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人喜欢,没有人用,这才是真正的浪费。”
为什么做出来的东西,会没人喜欢,没人用呢?
一切源于需求
用今天流行的话说:没有用户思维。
谁说没有呢?
就是为了行人安全,才在这里画了斑马线;就是觉得用户需要,才设计了这个产品。
是,那是我们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觉得用户的需要是这样的。
用户真的需要吗?
有人告诉我,市场上已经有类似的产品,卖得很火。我的产品比市场卖的功能更多。
我问,“你真的走进用户,听过他们的声音吗?”
“没有。我觉得......"
你,不是人肚里的蛔虫
不是你觉得,而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人心隔肚皮,你又不是人肚里的蛔虫,怎么那么肯定人家的需求就是这?
留住员工,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问,员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90天挑战团”的微课分享后,有伙伴说,留住核心员工待遇要先行,再好的企业文化也敌不过高薪的诱惑。
真的吗?
如果把下表拿给员工,请他们选出最能激励他们的前三项,你往往会看到,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薪酬福利”才是最重要的。
___ 工作有趣
___ 工作得到认可
___ 有归属感
___ 工作安稳
___ 薪酬福利好
___ 有晋升成长的机会
___ 工作环境好
___ 对员工诚实
___ 有私人问题,能得到理解和帮助
不信,去问问看?
你说,员工可能不选“薪酬福利”,但实际上想的就是“薪酬福利”。要不,怎么会老是提加工资呢?
这个问题要这么问,员工为什么不肯跟我说实话呢?
这是关于信任的问题,我不在这里多讲了。有兴趣可以去看我的公号(卫红教练),查看以前的文章。
也可以这么问,是不是我没有更好的东西吸引员工,所以他们只会跟我讲钱?
打开需求的黑匣子
人的需求并不总是一样的。有些需求是潜藏的,人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就像藏在暗处的黑匣子,需要我们去帮他打开。
比如我们今天微课的案例,这位主管因为没有被提拔而气愤,要辞职。主管看到的是当下,甚至当下都没有看清。
为什么呢?
近年关,要花钱,他的房贷要还,车贷要还,这当头辞职是不是义气用事?
所以他的营运经理,不是苦口婆心劝他,公司有多好的前途。而是先引导他看到这么冲动辞职给家庭带来的影响,然后说服他一起下市场、见客户,听取2016年的规划,让他自己感受公司的市场潜力和前景。
当主管和经理愿意交心,谈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以及是家中老大且在家中是挑重担的人之后,经理马上抓住机会引导他: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主管笑着说:没想过,人都说是为活着而活着。
经理又继续引导:我理解的人活着的价值就是能影响别人多少。在家庭当中,你也是挑担子的,需要话语权的。可是,你不拿钱回家,能有话语权?话语权,取决于你给家的贡献是什么。
所以,服务了多少人,才能影响多少人。由小家,到大家,都是一样的道理。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这个能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任。
因结合员工自身的需求,挖出了员工自己都没看到的当下问题以及长远需求,这位营销经理留住了主管。甚至这位主管事后主动向经理汇报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步骤,表示要好好干出点成绩,不能混。
当我们肯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员工的需求,留人并不难。
当我们肯花时间和精力深入用户的生活场景,了解用户的需求,做出用户喜欢、接受的产品并不难。
(后记,今天的日记写得很困难。我总想着用金字塔原则来安排写作,却发现没有运用得当。只好先交作业。待日后修改。)
我正在参加蝉禅的珊瑚帮180天文案写作训练营第三期,我是3014号任卫红。教练与人才的培养是我的热爱,我的微信与QQ:5378467,微信公号:卫红教练,欢迎交流。
如果你想书写自己的故事,那就加入刘克(QQ与微信:574321)的21天日记写作团吧,坚持天天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