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
(文)黄天琦
一
“你支持死刑么?”
额,这没事闲扯也能聊这么大的话题?
我,不支持吧。
“为什么?”
我有两个理由,估计都在认识上有错误,但因还没被人指正,我也先暂且这么想。
“说说?”
我说,我习惯将一个人的行为和这个人本身区分开,无论好坏。也就是说,一个人好的地方应该认为他对于事物的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因此更容易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同样,一个人恶的地方很可能是由于他认识的局限、理解的片面等造成的。人,是这一行为的执行者和代言。所以,犯错误的人只是这个认识过程中的一环,不该由其全全埋单。
刚好,前天备考英语考试,有个听力材料里也在探讨这个问题。大意是说,人的恶的行为是因为环境让其变得具有攻击性了,还说道,“People are good by nature”。我倒是不知道人性本来是不是善的,毕竟,平时逛知乎,刷新世界观的段子比比皆是。无论善恶,当真不好概括。
另一个理由是,2015年看到因投毒最终被执行死刑的林森浩,心里挺难受,但又说不出来什么。当时的想法也是这样吧,“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如果这样的人不受到处理,那以后还不乱了套?但仔细一想,“杀人偿命”这也不过就是一句俗语,有根据么?适应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后来在朋友圈中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自称是一名律师。文章写道,我们总是害怕一个恶人如果不受到惩罚,那么会影响一群好人,使好人变成恶人。可是,一个做了错事的人,生活在周围好人更多的环境中,我们不能将其变成好人么?为什么一定是反向的影响?一个社会的成熟很大程度体现在它的容错能力上。越是成熟完备的社会,越能容许更多犯错误的人继续生活下去,甚至将他变好。
我不懂社会学的许多知识,甚至我都无法完全判断这位律师是用了哪些领域的知识,但因他的观点与我一直崇尚的相同,因此一直记着。
人性是个大话题,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影响着他人,同时也受他人影响。而影响我们的源材料又有多少是真实的?
我本以为媒体技术的发展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消息,的确,它做到了。可层层传播、层层“渲染”,也就越来越失真。像“中关村二小”之类的事件,可能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也或许,当事人自己也不清楚。
我们,真的生活在真相中么?
二
小时候,挺迷武侠的。但不爱读书,看的也就是那些充斥银屏的电视剧。
刀光剑影,剑拔弩张,不觉着吓人,挺刺激的。满满的,都是正气。
小时候感觉也挺傻的,看完天龙八部,就总以为自己会凌波微步。天天模仿电视里的动作。
时值寒冬。
东北的冬天总是冰天雪地的,那些年尤其是。一整夜鹅毛般的大雪,白天被路人踩实,就可以在上面打滑。有时,第二天再下点青雪,上了年纪的人就不太敢出门活动。
我爸骑着摩托车,我在路上走着。我非要跟他比赛,说我能跑过他的摩托车。
他“嘲笑”我。
我们开始比了。刚开始他的车速不快,我跟得上,并且觉着很轻松。心里暗自高兴。后来,他轻踩了一下油门,车一溜烟,走远了。我开始急了,脑袋里尽力回忆电视里看到的动作,开始更大跨度地迈左脚、右脚。
可是,我哪能追得上车啊?后来才想起来,我连武功的心法都没学过,就知道一个大概齐的动作。于情于理最终的结局都可想而知。由于用力过猛,没看好路,一个不小心,人飞出了。脸先着地,可能当时还滑出去得有10多米远。幸亏雪的摩擦系数小,要不,可能那次之后,我就毁容了。
……
我记着小的时候我还问过我妈,“你说,那后山的石壁后面,能不能住着一个得道高人?或许,我站在山顶,纵身一跃,就会有个高人把我救走,然后看我资质不错,传给我七十年的功力。”
我妈吓坏了,“我看你是看电视中毒了吧?从今天开始不准再看电视了。”
“别啊,我不跳……不跳……”
现在想想,觉着可笑,哈哈。那时的自己,就开始想着投机取巧。别说那些都是虚构的,就算是在小说的剧情中,每个被传授的人都不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在跳崖吧。像我这样心术不正,高人怎么会搭理我?
后来上学的任务越来越重,看的也少了。但现在也是把这些老剧时常翻出来看。
可我还是想获得70的功力,怎么办?
估计,也唯有苦练70年。
三
语文到底应该学点什么?
“不是已经出了核心素养了么?”
家里留着我小时写过的很多日记本。或歌颂老师或畅谈友谊或感喟山水,不过有时读来感觉白茫茫的。为什么?
我喜欢爬山。小时候站在山顶上,想装装样子,吟几句诗,随口便能来几句刚背诵过的。可那是有感而发么?或者说,有感么?
上中学,开始学着编故事。都说作文要感人,那就怎么惨就怎样编。学的各种手法也在尽量用,什么“欲扬先抑”、“首尾呼应”……
还有一直在网上流传的那种语文考试题目,“请问,作者说’外面的天正在下雨’,作者想表达什么?”答案基本都是,“渲染了一种悲伤的气氛”,“暗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后来,有时�学校办了活动,就被老师要求写作文。当时没什么感觉,边写边有感觉,写完一读,浑身一个冷汗,“卧槽,这么感人?”然后,又是一惊,反问到,“我是被事件本身感动了,还是被这些文字感动了?这些文字也不过就是以前读过的只言片语吧。感动来自当时这些文字所在的情景,不是现在的情景,对么?”
慢慢地,我发现,讲真话需要能力,这不仅仅是一个态度问题。
语文要学什么不好说啊,不过,总该培养一下讲真话的能力吧。别一写作文就是屈原投江、司马迁受宫刑、勾践卧薪尝胆,至少我写过无数次我家的那个湖,就一潭死水,总被我写成是全区人民的骄傲。我骄傲么?
讲真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当我们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就在污染这个事情本身。我们读到的都是经过污染的文字。掌握更多的技巧,用来拨云见日,比用来抓住老师的眼球更有意义吧。区分一句话是事实还是观点,区分一段文字的认知意义和情感意义,这个目前被重视的程度真的不太够。
四
以前总是赶着元旦前,寻思写点什么,来当个告别。
后来,我一个朋友说,“辞旧迎新不在某个人为规定的日子,而在自身所处的某个刻骨铭心的阶段,亦或一瞬间的幡然醒悟,在心里种上一棵会生长的树,每一天都是辞旧迎新,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
我相信她不是在为手懒找借口,也想调侃一句,心里都种树了,是不从此以后就得改吃土了?
开个玩笑。
我觉着说的还是挺好的,就一直记在手机里。
其实,刻骨铭心的时候也不会太多,有时间的话记录一下平实,也挺好。
2016年1月10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