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色归读 侵权必究,转载授权请看文尾。
现代社会称量比较重的大宗物资常用磅秤(地磅、普通磅秤等),稍微轻一些的用电子秤、弹簧秤,贵重微量物品或实验室里常用天平。而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曾经担纲称量主角的杆秤则越来越退出历史舞台了。如今,在大多数超市、菜场甚至禁止使用,只是流动小商贩偶尔用到这物件。
民间有个口头禅叫“半斤八两”,意思是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不相上下,其来源是因古时候使用的杆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述方式,实际上是相等的。
这种杆秤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鲁班(又称公输盘)发明的;还有一种说法杆秤的发明者是差不多同时期的那位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的楚国人范蠡。无论是谁,至少说明杆秤在我国很早就作为称量器具而存在。
在一根木质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杆秤就是由秤锤、秤杆和秤盘(有些称量比较重物品的杆秤用“秤钩”代替“秤盘”)组成。秤锤在古代称为“权”,它是按轩辕星座(主雷雨的神仙星宿)表意制作;秤杆称作“衡”,代表另一星宿——紫薇星座;由此衍生出“权衡轻重”、“权衡权衡”、“权变”这些常用说法,数理科学中的所谓的“加权”、“权重”也是由此而来的。
秤锤又叫“秤砣”,俗话说“吃了秤砣铁了心”或“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就是说的它。这句话是从王八的特性得来的,因为它一旦咬住了东西就会咬着不放,常以此说道那些不知“权变”的人,做事就像王八咬东西一样不懂得放下。当然,这句话有骂人的含义!
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关于秤砣的民谚俚语,妙趣横生,如“鼻子上挂秤砣——抬不起头来”、“秤砣掉进大海里——富(浮)不起来”、“秤砣碰铁蛋——硬碰硬”、“老鼠偷秤砣——倒贴(盗铁)”、“咸菜缸里的秤砣——一言(盐)难尽(进)”、“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等等。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去杆秤与劳动群众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杆秤的基本原理其实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在杠杆平衡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所谓动力和阻力分别由秤砣及被称量物体的重力(一般体现为重量)所充当。小商贩在做买卖时手提着那个绳纽(吊绳)即秤毫,动力臂和阻力臂就是秤杆平衡时秤砣及被称量物体分别到秤毫间的距离。
凡是用过杆秤或天平的人都有体验,当秤杆平衡(杆或横梁处于水平位置)时,稍微偏向哪一边一丁点儿,在某一端增减毫末重量,立马就会破坏秤杆的平衡,让一端急剧降落,另一端迅疾上升。
有人说,杆秤的“秤毫”这个部件名称就是基于“明察秋毫”这个词,即约秤时要明察秋毫,决不可粗心大意。要“权衡”一下良心,万万不能短斤少两。否则本来对平衡性极为灵敏的秤杆在不等臂杠杆的放大效应下,稍有偏离,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杆秤的秤杆上以金属镶嵌成小圆点状的花星,是用作计量称重的标志(刻度),叫秤星。相传,秤杆上刻的秤星对应着天上的星宿,据说最早鲁班发明的杆秤原来是依照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秤星,定为13两一斤。
秤杆上的前七颗星是北斗七星,告诫用秤者立于天地间,心要像北斗七星指示方向一样有所把凭,不可因贪念而偏颇,甚至不辨是非;后六颗星是南斗六星,代表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提醒人们用秤时要心居中正、不可偏斜。
中国传统相术讲究“南斗六星主生、北斗七星主死 ”,生死都标注在一杆秤上,举头三尺有神明,看用秤者还能否等闲视之?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即始皇帝为了强化天下归心的局面,大力统一全中国的度量衡体系,于是添加“福、禄、寿”三颗星,改成16两为一斤,秤杆上16颗秤星每一颗代表一颗星宿。所以16两秤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开始的。
秦朝加在秤杆尾端的福、禄、寿三星也是大有讲究,据说是用来告诫商贩要讲究诚信经营、不得欺诈。如果在商务活动中短斤少两则有损阴德:其中少一两叫“损福”,即减少前世与生带来的福报、福分;少二两叫“伤禄”,会降低家族或本人原本的官爵俸禄;少三两叫“折寿”,必将减损本人或关系紧密的其他亲属之阳世寿命。这三颗星无异于三把高悬的“断头铡刀”,警示人们做生意要诚信,不能昧着良心干损人利己之事。
此外,秤杆上的第一颗秤星又称为“定盘星”,其位置是秤锤与秤盘(秤钩)构成平衡时秤锤的悬点或平衡基准点,把秤砣挂在该点正好能使不挂重物的杆秤水平,所以定盘星实际也是杆秤的零刻度或标志起算点,在这个位置上秤砣刚好能平衡空载荷的秤盘(秤钩)重量。
所以,做杆秤的关键是能选准定盘星,只要确定好定盘星,就是一把好秤。“板上钉,定盘星”。会买秤的人首先会把秤砣放到定盘星,两头端平,此秤不假;反之,找不准定盘星就会缺斤少两,失去“公正”。
正因为如此,后世的人们往往把定盘星用来比喻事物的准绳或关键环节。说一个人有定盘星就是比喻他有确定的打算或主意;做事没有定盘星,就是无规划和既定方案,无“主心骨”,朝令夕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不但秤星的数量、位置有讲究,而且其颜色也有说法:秤星颜色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最初本源意义应该是黑色吸聚光线,不利于使用者读称量刻度数,后世比喻做生意要公平、正直,不能黑心。
在中国过去的传统农耕社会,杆秤与老百姓关系十分密切,几乎家家户户至少都有一杆秤,熟悉和会使用杆秤也就成为必备技能。有教育子孙的顺口溜:“不识秤花(秤星),难以当家”,所以小孩子“抓周”,除书籍、算盘、剪刀、玩具、针线和化妆品,常常还有有一杆秤,一旦抓取了杆秤,也算“称心如意”,此子至少可以保家兴业。有些家庭不仅把杆秤作为日常称量器具,更当做是一种吉祥之物或图腾,看做“当家财神”,甚至有时用作“镇邪”之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杆秤越来越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逐步成为一种历史文化遗迹。但是我们有必要好好吸收和继承杆秤上承载的一些商业文化和精神道德:如公平买卖,童叟无欺,切勿短斤少两;商业活动中积德行善,福多禄全,延年益寿;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生财有道。心中永存一杆心灵之秤,做人做事公正、公平、公道!
欢迎交流 、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如果您还满意,请顺便给我这篇参赛文章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