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个挑战
1.缺乏动力
缺乏动力是因为缺乏远大的目标
这里有一个关键核心点:就是如何树立远大目标——建构梦想
建构梦想从支持和鼓励孩子们的持续探索开始!
现实生活中,父母们经常不敢放手,也不放心,总期待着孩子们可以按照父母们的意愿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时代发展迅速,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以满足温饱或者小康,就很知足的年代了;新的时期,新的需求,人们都在追求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孩子们也不例外,他们渴望被认可,期待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对成就感和存在感,有着强烈需求,需要被真正看见!
父母们无条件爱着孩子,只不过有时候这种爱,有点儿不对位,你给的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需求不对等,最终是父母很辛苦的付出,孩子不领情,双方的冲突和矛盾不断升级……
动力的缺乏的核心源头就是在这个明确的目标上,父母们替代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关键节点的决策,很多看似与学习无关的琐事,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们排出一切后顾之忧!
似乎作为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专心读书就可以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你什么都做了,他还需要做什么吗?何时独立?如何提升能力?!动力从何而来?!
建构梦想的起点从唤醒开始,从行动开始,从一次次探索开始,从开阔视野开始,从榜样的力量开始……
一方面保护孩子们的梦想萌芽,一方面鼓励并支持孩子们去不断尝试和探索,不怕犯错!
动力,因远大的目标而生!
2.缺乏自信
这又是一个更加普遍和现实的情况,很多孩子明明很优秀,有很多优势,自己却看不到,一个人如果不自信,会影响很多年的成长,如果不去改变和调整,这种影响会持续到成年,甚至之后的很多年!
如果是谦虚,会看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继续努力;而如果是缺乏自信,会因此束缚了自己,不敢继续行动。
缺乏自信的人,对美好事物不自信,其实也是对梦想没有信心!
这个源头从自我认知开始,青少年时期,外界的评价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来自父母、老师、长辈或朋友、同学,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评价,给予他们很多影响!
父母的语言在无形中形塑着孩子的未来,这个背后实际上是父母对孩子是否相信,是否有信心!
传统教育模式,告诉我们不要骄傲,勇于接受批评,所以我们的眼光总是习惯了看缺点,而忽视了孩子有什么优势,可以发展什么样的能力?
长期否定孩子,他们的自我评价就会变低,不敢尝试、能力就难以得到真正发展与培养,在关键事情上就难以胜任,自我效能感就低,恶心循环,越来越不好!
长大以后,会形成一种模式,就是做任何事情对自己都信心不足,总有一个声音,好像在说,“我不行!”
担心出错,不敢尝试,害怕承担结果,缺乏对风险的管控能力!
自信的培养从事中来,鼓励并支持孩子去大胆尝试、不怕犯错、多积累成就事件,把小事儿做好,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父母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创造条件,那就去做孩子最好的资源,做好支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获得成长、开阔视野、开启建构梦想的起点!
自信,源于对梦想的信心!
3.缺乏方法
青少年阶段的生涯关键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孩子们的生涯能力!
很多时候,学不好、学不会,是因为方法不对路,没有找到核心要点,领会深意!
能力的提升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实现,实践梦想也是在达成目标梦想的路上,
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的成果是最甜的!
要让孩子多多积累这样的体验和过程,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放弃,父母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陪伴成长,一起面对!
每一次挑战面前就是一次重要的提升和改变的契机!把握住了,资源就越发丰富!
不做完美父母,做合格父母,让孩子看到父母们的不完美,示弱不是故意的行为,是真正看得见孩子的强大和优势,平等交流,彼此尊重和信任!
这个时候,是可以激起孩子的主动意识的最佳时机!
一旦主动意识被开启,你会看见孩子的巨大潜力和天赋~~
能力,因实践梦想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