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宜春褪去了冬天的寒冷,取而代之的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寝室里晾满了潮湿的衣物,偶尔还会有一股发霉了气味传出,甚是惹人烦躁。但凡天气晴朗了一些,阳台、楼顶,甚至是球场边,都会晒满了衣物、被褥、枕头等,似乎已经成为晴天的标配了。但生活不应如此,还要有诗和远方。
春天是一个适合出游的季节,我们自古便有“踏青”的说法。据史书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踏青的习俗。先秦是一个奔放的时代,就连孔子也很推崇“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郊游生活。相传先秦的人郊溺以“浪漫”闻名,春天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可以算的上是一个解禁的季节,当时国家还为此特意设定了一个春游节日“巳日”,对于封建礼教严苛的古代来说,唯有春游期间可以暂时废除礼教的禁锢,男女之间可以谈情说爱,自由交往。《诗经》中记载的大量爱情诗篇都发生在春游,两情相悦,私定终身的故事时有发生。比如“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说的就是郑国人喜春游,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正是男子寻找真爱的好时机。
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尤其是文人,开始把理想与情怀寄托在郊游的山水中,游历四方,文人们“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便诞生于此时。
诗人白居易的《春游》中:“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可见在隋唐时期,已经形成了全民的郊游热,而在当时形成的“铺席藉草,围坐一圈”的赏花方式至今在日本还很流行。
宋明时期,踏青活动大多集中在清明节,人们可以一边祭祀一边春游,体育娱乐活动更佳盛行,各类体育项目也日益增多。
到了如今,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让我们可以足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大多数人都已沉浸于网络的世界,没有了春游的兴致,实在是令人惋惜。在网络上虽然能浏览到许多美丽的风景照,但肯定不及亲身体验的感受来得真实。放下手机,迈开脚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既放松了身体,又放松了心灵,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