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
作者阿德勒曾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学生,也一度是弗洛伊德思想的捍卫者。后来发现这位比自己年长14岁的老师,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中,过于强调了人类的性欲和本能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却忽略了社会感在人格塑造中的巨大作用。
于是,怀着对科学的尊重,跟老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开创了个体心理学。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指出,人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在代表作《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陈述了阿德勒的主要思想。不仅涉及到人为什么活着、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还论及了早期记忆、婚姻与爱情等内容。
愈来愈多受他影响的人认为,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家墨菲也曾指出:“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现的心理学体系”。
01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曾为自己是孤儿,从小流落街头而自卑; 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曾为自己的身材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年轻时曾非常自卑。
当他从一个北方小镇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没见过世面。
就因为这个女同学的问话,使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女同学说话!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占据着他的心灵。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的自卑心理。
著名歌星王菲说,她也曾自卑过很多年。因为她觉得自己不聪明,18岁时勉强考上福建一所并不出名的大学,又没有去上,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正经学历;
她觉得自己没有毅力,减肥通常不超过一周就要打退堂鼓,明知抽烟不好,却总也戒不掉;她觉得自己不擅长交际,尤其不会讲话,所以一见记者就着急,不善于和媒体沟通,老给人家一个耍大牌的感觉……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不管是我们看着多么光鲜亮丽的人,在他们身上也都或多或少存在过自卑感。阿德勒经过研究,给自卑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如果一个问题出现,某个人对此无法适应或无法解决,他在自己的意识中也承认无能为力,那么他在这时表现出的就是一种自卑情结。
并指出,每个人都有某种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无法生活在绝对满意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想变得优秀,都想生活得更好。
02 了解一个人,看他的过去就知道了。
有一位女教师,跟同事相处以及教学当中,都表现很好。唯独,在与丈夫吵架时有一个问题,吵到一定程度,就不想继续费口舌,习惯性地在地上撒泼打滚。
事后,连她自己也很惊讶,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举动。有一天终于记起来,原来她的母亲在跟父亲吵架的时候也总是会撒泼打滚。她很反感母亲当时的做法,不知为何如今的自己却也有了母亲当初的行为。
对于此,阿德勒在书中也有解释,指出想要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很简单,只要留心观察其言行举止就能了解。而且,行为举止是永远受到人生意义的制约的。
所谓人生意义,在阿德勒的思想里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分别是生存、人际关系和婚姻。这些,又和早期记忆有关。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直比较热门的话题原生家庭。就比如上面的那位女教师,她的行为是受原生家庭母亲的影响。而且,这种行为是不受控制的,当你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举动和情绪。
打个比方,小时候,父母对你的关心较少,这让你没有安全感,无论在哪里总想表现好一些博得父母的关注。那么,以后走上社会与他人相处,这种心理也会时刻跟随着你。稍有情况发生,它就会冒出来。
哪些方面会影响你的早期记忆呢?书中讲到了几个因素,最主要的是家庭方面,父母的角色引导。作为母亲要让孩子感觉到被重视,但不是被娇宠,娇宠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容易不会和别人相处和合作,从而产生自卑。
对于非独生子女,母亲要引导大的一起协助照顾小的,体现出他依然很重要。父亲也是一样,在家里要人人平等,不能耍父亲的权威,要爱护妻子,主动分担家务,陪伴孩子,让孩子体会到一家人的关爱,和婚姻里的相互尊重。这样长大以后,孩子才不会惧怕婚姻,产生婚姻上的自卑情绪。纵观很多不婚主义和丁克一族,大都是因为小时候受到家庭里的影响。
还需要注意的是,母亲在家里也要人人平等,比如在教育子女时候,不能说“告诉你爸爸,或是等你爸爸回来收拾你”这样的语言,这会让孩子在无形当中扭曲观念,认为父亲就是家里的权威,女性就是低人一等的。这样一来,长大后的男孩会有大男子主义,女孩会因为是女人而自贬地位,或是对男女不平等产生不良情绪。
学校的引导也很重要。在家里表现良好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一定及时良好的。老师要慈祥和蔼,了解学生的兴趣,多鼓励多赞扬,而不是体罚学生,或是各种严苛要求。这样只会让学生情况越变越糟,甚至一走出课堂便进入牢房。
03 生命的乐趣在于把诸多不确定的事情变得确定。
现在,根据阿德勒的思想,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绪,而且这些自卑情绪的产生往往和早期记忆有关。
那么,面对自卑情绪是不是就应该一味消沉,或是任其事态发展呢?阿德勒告诉我们,对于每个人而言,世界从来不是客观的。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而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
所以,对于自卑情绪,我们只有不断认清自我,积极面对,超越自我才是解决之道。
德国天才哲学家尼采,出身于勒肯的一个牧师之家,自幼性情孤僻,而且多愁善感,又矮又瘦,纤弱的身体使他总是有一种自卑感。他曾追求过一个美丽的姑娘,但因为太笨拙,没有成功,这使他更加自卑。因此,他一生都是在追寻一种强有力的人生哲学来弥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自卑成为他一生奋斗的动力……
可见,不是因为你一方面弱,所有方面都不会强,只要你肯付出努力,总有一个方面让你超越自己,为之骄傲。而这,这正是生命的乐趣所在。
正是因为存在诸多不确定。所以,我们活着,便是不断地把这些不确定的事情变得确定。任何结果,经由一定过程得来,才变得有意义,否则,便会让人觉得淡然无味。
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