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伤感情?不谈钱容易憋成内伤!
在薪水这件大事儿上篇中,主要分享了不同环境中薪酬的构成情况,这篇续集会着重谈谈我对薪酬的看法和面试中关于薪酬部分的tips。
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毕业于山东大学,虽然很多人对我的母校并不十分了解,但如果感兴趣去查一查就知道山大至少是全国排名前 20 的 985 高校,我的成绩排在前5%,拿过国家奖学金,也获得过保研名额。这个的学历背景在研究生泛滥、海归成群的时代并不值得夸耀,但在全国毕业生里还算有竞争力,于是问题来了——你猜我的第一份工作薪水有多少?
3000,税前。
接到 Club Med(全球最大的度假连锁集团) 发来的offer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上海,踏上了去往桂林的旅程。没错,我从国内最繁华的经济中心转战到一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那儿落脚的乡村。
这份工作等待我的是:
每天平均14个小时的工作,每周仅有1天的休假,几乎所有法定节假日无休。工作地点远在山区,出入交通都不甚便利。
几乎所有和我关系要好的朋友都替我不值,他们认为以我的学历和能力,即使找不到完全心仪的公司,也不必在穷乡僻壤受罪啊。
但是我告诉他们我从这份工作中得到了什么:
和来自全球超过20个国家的同事一同为了提供最好的度假体验而努力的体验;
几乎全英文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挑战心理和生理的极限,让以往从未想过的事情变成可能(比如以前从来没穿过比基尼,哈哈);
学习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工作和交流;
每半年一次的工作轮换(包括出国)的机会。
生活上也得到了比较优质的条件:
独立的公寓式住宿,客房人员定期帮忙打扫房间(后面的度假村还帮忙洗衣服);
和所有度假客人同样的用餐环境和食物(需要同台吃饭啊!),酒吧畅饮(可惜了我每次只点姜撞奶和 tomato juice,哈哈);
非上班时间可以享受所有的娱乐设施(虽然我只攀过一次岩、打过一次高尔夫,做过一次空中飞人,射过3次箭,但在后山的小路上奠定了我骑自行车的技术);
休假期间可以申请全球其他度假村免费度假;
每晚参加主题party(很难说这是优点还是缺点,毕竟每晚要搭配符合主题的dress code,毕竟每晚都参加也真的会累会腻,毕竟所有的set up, clean up 都要我们自己动手啊!)
所以虽然薪水不高,但实际上吃住娱的需求已经被满足,所以生活质量反而比后面再回到上海的时候高很多。工作一年后我从桂林轮换到亚布力的滑雪村,在开村工作基本完成后,出于对职业和生活规划的考虑,我选择离职,1个月后重新回到上海,开始了在 Agoda(全球最大的OTA priceline旗下公司)的operation 工作。
列举了这么多,只是希望传达一些非常简单的观点:
首先,我们所谈的薪水其实不仅仅是个数字,它代表的是一整套福利体系,所以有些工作直接薪水似乎并不高,但是算上其他的福利却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生活开支。在我的第一份工作中虽然只有3000块薪水,但是吃住娱方面所享受到的体验绝对完胜月薪6000的白领,所以眼光不妨放宽一些。
其次,第一份工作对一个职场新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除了薪水以外,要多方面衡量这份工作所提供的平台、所能带来的机会,如果这些对你日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那么不用太在意薪水,完全可以把这段经历当成一个成长的跳板。正是第一份工作给我带来了国际视野、工作理念和方式,这让我在离职后也顺利找到了其他同级别的公司,并且在业务范围上比较轻易的完成了转型。
最后,一定要清楚的知道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但这并不是一直不变的,相反在每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主题,所以留心“当下”。就我个人而言,刚毕业时,能够开阔视野、丰富人生体验,这比拿一份高过3000块的薪水更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我才刚刚从校园走入社会,我需要拓宽自己接触事物和人的范围,然后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而当我已经体验过,形成自己下一步发展机会的思路,我知道我必须扎根在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让自己变得专业,这时候我的主要目标则变成增加职业发展的深度,生活上的变化也需要我更多的为未来做准备,所以对于薪资的要求也会有所增长。
996 & 霸王洗发水
最开始听到朋友给我讲996的段子时,我对这组数字还不了解。经过朋友解释才知道,996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网上很多段子标题就是:月薪3000,老板让我996,一定是在逗我!天天追业绩,绩效奖金还不够我买霸王!
这些段子因为反差强烈,所以带着明显的搞笑意味,但事实上反映了两组矛盾关系:
老板总是希望,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想给员工最低的工资,却要求业绩要好,不好就加班吧;
员工当然希望“钱多事少离家近”,但是在现在的就业环境下,也很少有人抱有这样的幻想,只是希望付出的努力可以和获得的薪水呈正比。
在这样的矛盾下,最顺理成章的结果应该是,员工不堪重负,提出加薪或减少工作量的需求,老板满足则继续,老板拒绝则员工辞职。然而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人的抱怨只停留在了口头上,并未采取任何实质行动。
“就业环境不好,找新工作没有那么容易”、“我还没有什么经验,可能也找不到更好的”、“做完今年再说吧,还剩几个月忍忍就能拿年终奖了”、“已经习惯了在这个公司的节奏,再换很难适应新环境”,就这样带着这些借口,开始了一轮接一轮的自我欺骗。
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本质上更是一种合作关系,双方都享有自主权。薪水是个人价值最直接的体现,你可以产出多大的价值,就有权利要求获得相应的收入(前提是你值得)。商业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件商品,薪水从某种角度上就是你的明码标价,接受过低的薪水和不公平的待遇,是对自身价值的贬低。
一个好的企业一定会明白公司最大的财富在于“人”,所以绝不会吝惜给员工合理的薪水,反而会提供一切优厚的条件来留住人才,有时甚至比你想要的还要多,这一点无关企业规模大小,而在于经营观念。那种“谈薪色变”,打着年轻人要多学习,不要总想着赚钱的企业,基本上就是996的倡导者,在这里及时再勤力,也很难有发展。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在薪水上都有谈判的话语权,这取决于你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如果你有其他人不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那么即使做最坏的打算——离职重新找工作,也不必担心没有更合适的机会。所以与其日日抱怨老板无良,不如自己早作打算,多在业务上提升自己,或是学习关键技能,总之将自己的价值提升上来。
面试时怎样避开薪水雷区?
面试到了最后关头,一定离不开一个话题——薪水。
1. 面试之前一定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同行业薪资水平。
比如我从上海换到广州工作,虽然同为一线城市,但薪资水平上有明显的的差距,这个时候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尤其是租房等消费),重新定出适合自己的合理薪资要求。
2. 面试时,如果谈到薪资问题,尽量引导企业先说出他们的预算。
在上篇文章中也提到过,尤其是许多大公司,在面试之前已经设定了明确的工资标准,当你能获取他们的这个标准时,对你自己薪资的设定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3. 面试官一定让你给出预期薪资时,尽量给出数字,而不是宽泛的范围。
比如最近我在做业务方面的面试时,就会主动问面试者期待的薪资水平,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给数字。比如我问预期薪资,面试者告诉我7-8k,那我肯定给7k啊;比如我问可以接受的薪资,面试者告诉我5-6k,那我肯定给5k啊!所以如果是问预期薪资,可以尽量报高一点,因为通常HR会往下压,而问可接受的最低薪资,就更要考虑清楚,因为这很可能就是你最终的工资了!!!
4. 不要过于委曲求全。
很多人为了进大公司,不惜接受自己并不满意的薪水或者降低职位,结果这让自己在工作中并不开心,想走又舍不得,想留又不甘心。这篇文章,前半部分传达出了薪水不那么重要,后半部分又强调薪水很重要,这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薪水的重要程度取决于一个人最看重什么,我认识很多经济条件优越的朋友,他们不在乎去大公司拿几千块的工资(虽然这些薪水完全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消费),他们需要的是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经验,为日后自己创业做准备。
也有另外一部分朋友,包括我自己,经济条件有限,现阶段工资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薪水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薪水不一定是最主要但一定是靠前的几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时就需要有所抉择,每个人心里都会设置一条底线,当超过这个底线时,便会增加心理上的不愉快,影响整个工作情绪。
关于薪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考量,但希望我的经验和观点能够引发大家的一点点思考。
阅读薪水这件大事儿的前传,请戳→ 薪水这件大事儿(上)
关于我
我是 Holiday
Airbnb 签约作者 / 旅行达人
专注于小众玩法和城市探索
善于记录旅行故事
乐于分享旅行体验
更多有趣的旅行故事,记得关注↓↓↓
假日小姐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