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旗
身为五零后的我,每当回首陈年往事的时候,就感觉光阴过得快如白驹过隙,好像这一辈子还没活明白呢,转眼之间就年过六旬了!
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平平淡淡的过去了?我真有点于心不甘的想法。
所谓的不甘心,就是还没有报答那些有恩于自己的亲朋好友们呢!所以我心存遣憾……
如今的我,已经懂得了放下和包容,不再为以往不如意而纠结或懊悔。如:我没有尽自己的孝道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尽自己的能力去回报兄弟姐妹的亲情支援;更没有去帮助教我成长进步的战友与朋友……所以我有些失落。
然而,当我经过一番的反思后,终于明白了:我所出生的年代,注定让我固化在当时的状态,注定与自己人生的幼稚幻想有差距。只好自叹一声:既然咱生不逢时,那就认命罢。
我生长的年代,是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奋力加速大建设的时代,同时也是物质短缺匮乏的时代。
回想从前的过往经历,不仅会让当代人耻笑,连自己都觉得无知之极。因为,我穿过补丁罗补丁的衣裤;我吃过玉米瓤子粉碎过的“淀粉”;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从没和女生说过话;我和初恋上街时各自走在马路两侧……这就是当年的我!
时过境迁。我迎来了国富民强的崭新时代。
我很羡慕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和零零后们,他(她)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小时候的生活状态,也没有体会到物资匮乏的艰辛。
曾经有一位九零后对我说,记得在小时候,奶奶经常给他讲以前的故事。有一次,奶奶告诉他:“我小的时候啊,家里经常没有粮食吃,我和小伙伴们只能去地里挖野菜。” “挖野菜干啥呀?”他好奇地问奶奶。“吃啊,野菜也解饿呀。”奶奶答道。可是他听奶奶这句话后,吃惊地说:“那你为啥不吃方便面和火腿肠啊?!”他奶奶听了这句话,竟然无言以对了……
此例明显告诉我们,什么叫代沟,而且是隔了一辈人的代沟!
年轻的一代人对老一辈人当年的生活状态,有极大的陌生和隔阂,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环境和生活条件,所以,必然会有代沟的,这是铁律。无论是哪一代人,都会打上自己所处年代的生活烙印,无人例外。
如今,我们生活在现代化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新生的事物在出现。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五零后六零后们,却因种种原因,竟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及智能家电呢,他(她)们已经成了现代化的落伍者。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很正常的,也是在任何年代都必然存在的现象。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来形容,那就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许多做长辈的,总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在精神、理想、能力上也能象自己年轻时那样,靠“出大力流大汗”来“战天斗地”。但,现实却让他们永远遗憾和不满意。原因就是:每代人成长的环境不同,下一代人无法复制成象上一代人一模一样的模式。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人物和效仿的榜样,比如成吉思汗、岳飞、关羽、文天祥等,这便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如今,新一代成长的环境变了,可那些历史故事仍然有人在讲述,但都改成了戏说。编剧人就是为了吸人眼球来“各取所需”,用咱老百姓的俗话说:“捋杆爬”。结果呢,台词是今天的、故事是硬编的,无法让人产生庄严、神圣和崇高感了。比如貂蝉在历史上是办大事的,可在电视剧里却被整成风尘女子。类似人为地造成历史观混乱,很容易让年轻人茫然。
本人曾接触过一个中年家长,他老报怨儿子不好好读书,天天上网玩游戏。没想到,后来这小子竟然在国际游戏大赛上得了大奖;同时,他还喜欢跑步、拳击、皮划艇,后来进了特种部队,同时也被最好的军校直接录取。这位家长连声说:真邪门了……
此例说明,从前那些“头悬梁、锥剌股”,拿个瓶子装些萤火虫照着读书,还有凿壁偷光什么的,这完全是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迫使的,而今天在那网络上泡着的都是读书人。时代在变化,我们的航母、核潜艇、航天发射、歼20飞机、各种导弹等现代化武器装备,其操作手都是些二、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一摁,一切都搞定了,没有必要再模仿老一辈匍伏前进送炸药包之类模式了,我们需要传承的是精神!
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做长辈的如果总拿翻老“黄历”来说事的话,那可是真的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