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在她的另一部小说写道,“他似乎永远不明白,人性是多面的,每一张平凡的脸孔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一片郁郁生长、独一无二的原野。” 如果你也曾纠结过给乞丐钱是不是被骗了,不如来看看这些故事吧。这些都是我们去探访一个专门帮助流浪汉的义工团体听来的真人真事……
S,是我们见过的极少数受过大学教育会说英语的流浪汉。1996年,他大学毕业,被分配至老家教书,工资每月只有300多元,不满现状的他,毅然辞掉工作,到大城市去闯荡。尝试过物流、餐饮等工作,但事业一直没多大起色。当他去应聘一家医药公司时,被检查出肝炎,很受打击,于是结交了一群不学无术的朋友,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逐渐被腐蚀。
后因为得罪人被冤枉打断了右手。外出打工期间,他又交了女朋友,没想到妻子想不开,自杀了。他后悔得很,这事以后,整个人就垮了。他与家人断绝了关系,一个人无依无靠,变得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所有的事情都感觉无所谓了。
于是开始在街上流浪。那时他认为“费力不挣钱,挣钱不费力”,开始学着偷窃。最开始选择的偷窃场所是他熟悉的大学校园,经常”埋伏“在球场边,偷偷”拿走“学生们的背包。
后来,为了使良心好受一点,他去食堂拾捡别人剩下的饭菜。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这样的流浪生活持续了近一年。后来遇到了一些义工,才渐渐从这样的生活中脱离。
在义工们的照料下,他的身体和精神渐渐有所恢复。2012年他才有勇气回家看望父母。那时他父亲瘫痪,他在旁照顾多日。父亲昏迷一个多月后,不久就去世了。他很感恩在一切还来得及时修复他和家人的关系。他现在在一家老人日托所工作,陪老人聊天,给自理能力不足的老人换尿不湿。
他说,正是因为照顾过瘫痪父亲,才使他现在有能力和有心志在日托所照顾老人。对于现在失业率高、心灵脆弱的年轻人,他很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所造的独特个体,虽然很卑微渺小,但对家人和朋友来说,却很重要。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不要失去盼望。
S:“当初那些义工们招呼我说有吃的,是新鲜的,全免费时,我以为他们是偏我的。后来我在这个‘爱心客栈’里住了七个月,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因为这里的义工不一样,他们陪我们聊天,听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像恢复到了起初有追求、有向往的时候。”
问:“你从前的追求是什么呢?”
S:“我的家庭教育还是挺好的。我向往能幸福地生活,行善事,做好人。”
问:“听义工们说,你现在有时也和他们一起去帮助其他的流浪汉。作为曾经流落街头的人,你对于怎样帮助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S:“(有的)流浪汉并不是那么在乎人给他一个面包或一碗饭,他们更在乎有谁能真正关心他们,并且和他们说些真情流露的话,他们更希望得到关心和认同,他们照样需要尊严。为什么许多的流浪汉被送到收容所,但他们不想住在里面呢?连我也是一样,我也是曾经被送去待过几天!因为在里面的工人,他们根本不正眼看流浪汉,骨子里是蔑视流浪汉的,流浪汉在那里并不开心,流浪汉也是人,同样需要爱和尊重。我觉得,对流浪汉的关爱,就是能走进他们中间,真诚地和他们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