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最近可以歇几天假,终于有时间整理前一时期的照片,发现今年开斋节“扫街”的照片有点意思。
都说“大妈披丝巾,大爷举单反”,某些场合也不尽然。那天在牛街礼拜寺,我用索尼黑卡“扫摄”全场的时候,看到周围举着长枪短炮的女性并不比男同胞少。站在礼拜寺门边一侧一共6位,除了我还有一位老哥和四位大姐。大姐们都很敬业,几乎一直在按快门——单反也老沉的。她们的器材是两部尼康一部佳能5D和一部索尼α微单,不乏“红圈”“金标”的专业头。器材上看,这老几位都是资深“色友”,在这个单反太重,微单、单电、旁轴崛起的时代,真正玩摄影的女同胞们很是闪亮——其中有两位机身或镜头上都带着三脚架“快装板”,这已是资深玩家的象征了;另一位用索尼α微单的更是满头白发的前辈,这把年纪也够与时俱进。
聚宝源门前,牛街十字路口是礼拜人群与购物大军的交汇点,这里游荡着一群“扫街”扫街,女性人数还是占半壁江山。女性有个特点,工作生活两不误,身边就有一位,佳能小白下面还挂着一袋子“油香”,她拍帅哥我拍她,我说您是啥都不耽误啊,她笑道:“来这总不能空手回去”。她的机身上也有“快装板”,比举着黑卡的我专业多了。“扫街”近几年越来越流行,原因很多,有本雅明后现代“闲逛者”挥之不去的魂魄,也有所谓人文摄影情怀的熏染,更有国内外摄影家,如布列松的街头摄影、马格南图片社纪实风格和诸如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等生活写真、顾铮、莫毅等都市摄影探索的影响,正如顾铮所说:“闲逛,是考察城市的一种技法”。特别是森山大道,扫街黑白片以及小型相机如理光GR等的畅销,他几乎是始作俑者,而布列松和马格南的黑白+旁轴,也是扫街人士心目中的经典。
开斋节“扫街”的最后藏个“彩蛋”——一位阿拉伯美女,她手中握一台富士X-A2旁轴投影在我的取景器里。她被各种美食吸引融入节日气氛当中,不时举起相机拍照,同时,她又像是位从容的旁观者游走在异国风情的氤氲里。此刻我正好刚换上35mm定焦,距离她较近,在我的取景器里她很放松,面对我的镜头她始终微笑而优雅,都是同道中人自然相互理解,心照不宣的默契氛围令人印象深刻,在我的邀请下,她拉着两位同伴留了张开心的合影。
女性摄影家很多:玛丽·艾伦·马克、辛迪·雪曼、南·戈尔丁、王小慧、王瑶等等,许多成功女摄影家把镜头对准“性”和自己,也许“性”是男女平等的最终壁垒,而对于女性本身价值的领悟是突破这一壁垒的途径之一。联合国有项关于全世界妇女状况的调查,包括财产、职称、职务等各方面,其中,中国女性在财富占有和专业技术方面位于世界前列,也代表着中国妇女地位之高,开斋节的女性摄影群体,也可见一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