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们害怕演讲的程度比害怕死亡的程度还深。特别是对于一些胆小的人,站在公共场合演讲就好比被全身被透视了一样,没有隐私了。所以就会有“还不如让我死了算了”这种消极的想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演讲的机会是有无数次的。与其绕着它走,不如正面迎击,与它和平共处。在今天的晨读中,就来了这么一组剽悍小分队,来帮我们走出“演讲是可怕”的阴影中。
1.赢得本能脑。
本能的是指自己条件反射做出的行为。站在台上紧张,是因为自己不自信,同时也不信任自己。要赢得本能脑的话,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也就是说,我们要相信自己,同时的调整呼吸。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演讲中,使用短促的句子,这样会给人一种呼吸急促的感觉,从而让别人感受到你焦虑的情绪。还有一点是,在演讲的时候,在描述比较抽象化的东西时,尽量将其具体化。比如,人们常会问幸福是什么, 我说幸福就是除夕夜大家一起围在一桌吃饭的那种感觉。这样不仅通俗易懂,也会让听众感同身受。
2.赢得情感脑。
照本宣科的课学生都不喜欢上,但是一有故事听,想上课的兴趣就来了。因为人都有好奇心,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将观众求知欲引出来,从而专心致志的听。除了故事本身的魅力,重复的魅力也是不可小觑。还记得那年洗脑的广告“脑白金”吗?虽然转到哪台都可以看到它的广告,让别人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但我们还是死死的记住了这个广告。
3赢得逻辑脑。
这里指的是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有逻辑。研究表明三部分结构组成的话语更有说服力,因为处于中间的这个位置,它把前后或者左右联系起来了,形成了一个平衡。或者也可以这么说三部分结构就好像是一种递增或递减层次的排列,例如奥运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所以赢得逻辑脑的结构秘诀就在于“3”这个数字,如果只有两点,可以再想办法再补充一点,哪怕是重复的,但不能跟内容无关的;如果多余3点,只能痛下杀手。
再好的方法给你,如果不去实践,也是纸上谈兵,所以还是实践出真知。祝卿在演讲的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