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里克的电影
不着重个别细节的独特表现力
而是用大量的细节铺展开形成整体效果
所以
在刻画一个角色形象方面
仅通过语言和神态
是完全不够的
环境细节
派尔
电影的前半段
篇幅主要聚焦在“傻瓜”派尔的变化上
分为三段
派尔因为笨拙总被教官训
派尔在小丑的帮助下逐渐变好起来
派尔杀掉了教官然后自杀
派尔的变化
从他的表情上可以很直观的传达给观众
这是演员的功底
派尔的变化
也可以从训练时的天气变化传达给观众
第一段
派尔因笨拙总被教官训
天空灰蒙蒙的
第二段
派尔和小丑分到一组
在小丑的帮助下
派尔会了组枪、系鞋带、练站姿、叠被子
天空开始变亮
即使傍晚
晚霞也是如此的柔和
第三段
派尔晚上被全队殴打
小丑甚至也在其中
从那之后
天空又开始变灰蒙蒙
甚至在那个重塑派尔人格的教官训话中
出现了一朵巨大乌云
小丑
电影后半段
篇幅主要聚焦在小丑的变化上
但其实
库布里克真正开始刻画小丑变化
是在这个跟拍镜头之后才开始的
这段跟拍
虽然没有直接跟在小丑后面
但它却是一直保持小丑出现在镜头中的
直到小丑停住
跟拍也才停止
而且这段跟拍所用的配乐
也不同寻常
所以意味着它所表达的意义绝不这么简单
因为这时
小丑才算真正进入战争
回归正题
小丑的变化是通过也是通过环境传达给观众的
不同于前文的是
派尔是用天空
而小丑是用战火
就是在战场中燃烧的火
小丑从初入战场开始
看着周围人的死亡
对应战场中的火也逐渐开始出现在远景近景中
直到牛仔被射杀
浓烟和烈火彻底占满了整个屏幕
战火代表着什么
是小丑内心的愤怒吗
可能有
也可能是对战争的困惑
也可能是对和平的不解
也可能是战争与和平迫使他出现的割裂人格
有关割裂人格后文会讲
派尔的变化
从他的表情上可以很直观的传达给观众
这是演员的功底
而通过环境去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
这是导演的功底
光影细节
光是上帝创造…………
给库布里克的玩具
派尔
电影前半段的高潮
是派尔在厕所射杀教官然后自杀
这段中
派尔被发现时
是完全处在黑暗中的
当派尔站起来后
虽然他和小丑一样都处在光中
但他的脸明显处于一半阴影一半光
而小丑则是侧顺光打在脸上
基本全部处在光中
杀死教官后
派尔又坐回马桶上
重新回到阴影中
然后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丑
电影后半段的高潮
是小丑在废楼里射杀越南女兵
这段中
小丑的心理变化主要体现在杀之前与杀之后上
因为他脸上
也出现了与派尔一样的半光半暗
这种光暗对比
也随着小丑内心的强烈变化逐渐明显
战争与和平
小丑提到的二元性
此刻十分真实地体现在他自己身上
人格的割裂也随着这种矛盾逐渐加剧
道具细节
钢盔
越战美国大兵的钢盔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驱蚊水、绷带、开罐器等等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职业不同带的东西也会有差别,这里不赘述
钢盔上的涂鸦也是反战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这里
黑八头上的小勋章
是吉他之神Jimi Hendrix
他曾经在1969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演奏美国国歌
他用吉他模拟出了坦克进军和飞机轰炸等越战中的声音
玩具
钢盔上的悠悠球
墙上的史努比贴画
窗台上的米老鼠
藏着炸弹兔子玩具
以及捡兔子玩具时,”疯子“大兵的笑容
以及电影结局,大兵们笑着唱的米老鼠之歌
库布里克这么安排
无非就是想告诉你们
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
反战徽章
反战徽章与钢盔上的“Born to kill”不仅仅是要表达人的二元性
在小丑射杀越南女兵片段中
有个16秒的抬枪动作
抬枪时会有个轻微的转身
而转身时,小丑的衣领开始慢慢遮住反战徽章
在枪响的那一刻
反战徽章被衣领完全遮住
彻底消失在屏幕上
只剩下
钢盔上的kill
这个细节的设计也是为了体现小丑矛盾的心理
但开枪时,小丑的正义人格真的完全消失了吗
库布里克留了一手
库布里克没把钢盔全部放入镜头中
Born to kill
没有born只有kill
不言而喻
动作细节
电影最重要的两个动作
站着和躺着
这两个动作同框时
基本就是生和死
不赘述
就放几张图
我没去当兵
更别说经历战争
越战我也只能通过文献和纪录片去了解
所以电影
只有在学校的军训能让我感同身受
可是派尔自杀
总让我想起一个人
一个被高考逼死的人
一个可能真的只是不适合学习的人
一个再也回不来的人
越战时期
美国实行的是征兵制
或许有人是自愿参军
但我觉得派尔不是
派尔可能不适合当兵
但并不是
派尔最后不仅能规范完成动作
枪法也得到教官的称赞
甚至在回答问题方面比小丑还要厉害
但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憨笑的大男孩
他已经是一颗
全金属外壳的子弹
这对即将上战场的派尔是个好事
成为杀人机器的他不会因为笨拙懦弱而丧命
但并不是
全金属外壳的子弹
会因药筒过压而爆炸
和他是在高中认识
阳光开朗家庭和睦
最爱和他爸爸打羽毛球和妈妈看电影
他懂得也蛮多
什么梗都能接上
说话幽默也有分寸
还有点闷骚
成绩基本在学校中游
在我眼里是个比较优秀的年轻人
电影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
是一组采访镜头
让每个人都阐述了一下自己心中对越战的看法
大兵们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有人崇尚武力认为该轰炸北越
有人在开着无关紧要的玩笑
有人引用詹森总统的话
有人也说不出为什么要在越南打仗
2010年张内咸导演的独立电影《待业青年》
以半纪录半剧情的形式
将镜头面向处在待业状态的80后
网瘾少年、漫画家、摇滚乐队、研究生、滑板爱好者……
面对镜头
他们讲出了自己对青春的理解
有的人目标明确
有的仍在徘徊迷茫
小丑在部队时
亲眼看着派尔在自己面前爆头自杀
在战场上
他又亲眼看着自己多年不见的老友牛仔被射杀
当我知道他自杀的消息时
只是很震惊
因为上了当地新闻
但悲伤之感竟不及与我立志考同一所大学的朋友落榜时的伤感
以上杂谈
都是我时隔多年
再看《全金属外壳》时
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东西
我觉得相似
但又不想承认
因为
小丑的割裂人格
越南的割裂战场
美国当时割裂的社会现状
年轻人不知道为何而战
即使为国捐躯也感受不到自豪感和正义感
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我们吃的苦是有意义的
高考确实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至于他和派尔一样选择自杀
是少之又少的
杀人机器和得分机器终究是极端
我们大多数还是像小丑一样的
保持着二元性
让自己活着
我是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