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去了心心念念的四行仓库,本来约了1点,但是去晚了,不知道是不是bug,竟然怎么查都没有记录,于是老老实实排到队末。听到保安说无预约就不要排了,赶紧看看系统是否还能约,居然正好剩一位名额,手疾眼快约了。
四行仓库的遗址正面有许多弹孔,炮弹孔子弹孔到处都是,触目惊心。有了这样一个照面,我对接下来的参观可以预见的沉重的历史照片和展品,心底已经有一丝压抑。第一个展品是一个士兵写给其妻子的家书,
大意是,值此国家生存危难之际,他要上阵对敌保卫家园,把照顾家庭都托付给了妻子。接下来顺着时间线,丰富的照片、大量的史料、报纸等把 “八百壮士” 死守四行仓库的英勇故事,详尽展示,颂扬缅怀。
整个参观的布置和展品丰富超出了我的预想,并且在参观末尾,以橄榄枝上和平鸽雕塑作为结束,也非常的合适。原来沉重的心情,也随之渐渐放下,充满对现代新生活的欣喜和得来不易的和平年代的珍惜。
关于四行仓库的简单介绍:
四行仓库(Joint Savings Bank Warehouse ),全称“四行信托部上海分部仓库”,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现为静安区)光复路1-21号, 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是由交通银行(大陆银行)与北四行信托部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兴建的联合仓库(堆栈)。
四行仓库的东侧部分原名“大陆银行仓库”,建于1921年;西侧部分建成于1932年,是当时苏州河沿岸规模较大、结构坚固的仓库建筑,该建筑被用作“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个银行储蓄会的堆栈。 仓库东面的“大陆银行仓库”和西面的“四行储蓄会仓库”,一般统称为“四行仓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淞沪会战”,“八百壮士”与日本军队在这里打响了“四行仓库保卫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四行仓库被陆续改为商业市场和办公功能。2014年,四行仓库其中的4000多平方米空间被改建成“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四行仓库是上海市近现代仓储建筑群中的典型代表,为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中日双方大军拼死搏斗两个多月,到10月底,国军撤离上海。10月26日至30日,国民党政府军第八十八师524团第一营的全体官兵掩护大部队撤退后,奉命进入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击退敌人多次进攻。
四行仓库是一座混凝土建筑,有很大的厚度,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日本坦克无法打穿其混凝土墙壁,由于先前被当作第八十八师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河对岸是英国租界,所以日本军队不敢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
26日,四行仓库的职工组织后援会,捐募大批药品、日用品等冒险送给四行仓库守军。28日,四行仓库阵地的楼顶上升起了杨惠敏冒死送去的国旗。同日,四行仓库周边的住房被日军纵火焚烧殆尽。31日凌晨,国军部队撤离了四行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