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社交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随着流量池、私域流量的暴热,充分证明了社群营销是未来商业模式中,兵家必争之地质地,也是众多企业整合营销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有的人想从0到1的学习如何做品牌的社群营销,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有些社群可以非常活跃、转化率很高,但有些社群逐渐沉寂。
6月我参加了秋叶书友会第15期《社群营销实战手册》的共读活动,非常荣幸的担任了其中一个社群的共读官,学习管理了200人的社群。在6天共读活动里,通过社群运营,激发了群活力,克服其中的倦怠期,完成了共读打卡率目标。并且新增的“书友论剑”线上连麦直播PK环节,带领社群三连冠。
同时我也参加了印象笔记的印象识堂核心作者群。为此我将用我的亲身经验,通过社群由来、好社群的五个元素、社群阶段 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好”社群和“一般”社群的区别。
一、“好”社群和“一般”社群的区别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好的社群是有高的活跃度,但其实是服务满意度,即这个社群能不能给群友带来收获。就像,我们在印象识堂这个核心用户社群中,通过在印象识堂这个平台,分享各自的知识、见解,通过输出文章,将个人知识进行整合,精进,从而应用到职场与生活中。这个就是我们的收获。
好的社群会有它明显的标签,它的属性非常明显。所有进入到该社群的朋友都明确的知道这个社群是干什么的,我在里面能获得什么。
从一个产品的角度来说,好社群的基础就是能清晰地解决人们的痛点、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之上再加之社群的运营。
在秋叶书友会的共读社群中,它的定位就很明确,共读获得成长。通过共读活动学习到知识,由打卡作业、听领读、写每日一问、书友论剑多方位的输出巩固知识,在社群中寻找到同频的小伙伴链接,这些也是收获。
可见好的社群,会使得社群成员有多方位的收获。
二、社群的由来
社群一直存在,从线下到PC时代再到移动时代,不同年代的运行方式不一样,很多运营手段方法不过是新瓶装老酒。
人是群居动物,只要是人就有社交需要,这是亘古不变的原理。三人成众,社群就形成了。以前和现在相比,社群里人们联络时间更零碎、沟通的效率更高、来去的门槛更低。
社群的作用始终没变,人们对社群的需求也始终没变。
今年疫情,线下商业受损严重,很多行业为了转型,于是“社群运营”又再次暴热,似乎所有人都在讨论社群运营,都在寻找方法想把公域流量转为私域流量。社群就如同下一个“红利风口”,吸引了众多人目光。
但是,到底什么是好的社群呢?
三、好社群五元素
《社群营销实战手册》中写道,好社群需要有五个元素: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被称为ISOOC原则。
ISOOC原则看似很难懂,如果我们把社群比喻成一个企业就不难理解。核心价值、组织架构、产品、运营销售、发展扩张,这5个与之一一对应。
(1)同好,是所有社群运营的前提,也是这个社群的核心价值。
就像我们的印象识堂核心用户群里,吸引的同好就是喜欢写作,喜欢使用印象识堂、印象笔记的用户。
书中写到可以持续存在的社群有三个同好的特点:
A、强烈情感依赖的社群,例如宝妈这类喜欢互相分享宝宝的情况、自身感受的社群。
B、分享快乐的社群,例如各个明星粉丝群
C、现实利益的社群,这个利益可以是金钱的,也可以是指同学习进步相关的各类社群,例如秋叶书友会的共读群,印象识堂核心用户写作群。
(2)结构,决定了社群的存活。
组织结构如何设立,群的管理机制如何制定,这都决定了一个社群可以存活时间,包括: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
组织成员,大家可以看到社群一般会分为金字塔型、平等环形、恒星群结构。一般教学类、咨询类的社群是金字塔结构,在群内有一位领袖级别的人物为整个群的灵魂人物。这样的社群结构是双刃剑,优处是通过领袖人物可以建立整个群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缺点是这个人只要一离开群,这个群就散了。
平等环形是指群的管理者可以将管理职能交给其他的群内成员管理,群内有几位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大咖,他们有自己的粉丝圈。当这些大咖可以互相交互管理、分享,就进入更为良性的恒星群结构了。
(3)运营,决定了社群的寿命。
好的社群会有“四感”:仪式感、参与感、组织感、归属感。
仪式感:我们在印象识堂,入群的时候大家会发自我介绍。在秋叶共读书友会,有书友代表我们群出去和其他群书友连麦PK的时候,我们也会举办【出征仪式】,让群内小伙伴给TA加油等等。这些小的活动,都是形成群的仪式感的方式。
参与感:良好的社群是拥有“咖啡馆效应”,就是如同在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咖啡馆里一样,不同类型的人拥有不同的观点都聚集在群内,互相讨论、分享内容。
组织感:举办一个群内的活动,有不同的群友进行分工合作、协作,共同完成一个活动目标。
例如在秋叶书友会的共读群内,表面上看我们是一个200人的共读活动社群。但其实在共读活动期间,我将整个社群进行分层管理,一共有4个群和1个人肉弹幕组。
A、200人的共读大群是书友会官方大群,群内主要是日常的共读活动通知等。
B、34人的运营实战夺第一群(种子群),是最核心运营、活跃度最高的群,通过这个小群激发200个人大群的活力,增加社区凝聚力。
C、6人的大脑群。由热心书友和运营团队一起组成。我们会通过这群制定整个运营方针,互相配合完成当日任务。
D、3人的运营团队。共读官、星推官、记录官所在的群。主要沟通核心发展方向、运营计划。
另外1个快闪辅助群:
人肉弹幕组:在直播环节,将书友直播时说的内容 刷成弹幕,或者在投票环节,给书友刷屏拉票。
正因为有这些组织基础,才提高了我们运营的结果。所以好的社群是重运营的社群。如《社群营销实战手册》书中所写:“社群运营的真相是,投入最少的后期运营其实来自于起步投入最多的运营。”
归属感:群内群友价值认同一致,拥有凝聚力。这些凝聚力一般是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带来的。就像为何秋叶书友会我们运营的共读群会让群友很有归属感,就是因为有参加书友论剑直播连麦的环节,群情激奋想获得第一,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这个群的一份子,想出力。
(4)输出,决定了社群的价值。
社群是人和人交流的场所,通过输出进行分享知识、经验、人脉、观点,让社群内外的人受益,也可以提高社群的价值。
输出就是群价值通过具象的载体形成的产品。
输出我们可以分为对内输出和对外输出。
以印象识堂核心用户群举例,对内输出现阶段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小伙伴在印象识堂发表文章,并且将内容发到我们的微信群内。另一个是小伙伴在核心用户群内分享内容,例如童伟老师分享如何使用印象笔记,灰灰老师分享如何使用GTD管理时间,刘大侠老师之后会分享在工作中如何使用EXCEL等等,这些都是对内输出知识的方式。
对外输出是我们写的文章内容会自主在微博、头条等地方发布,或者印象识堂会将优质的群友分享内容在B站、知乎、微博等地对外输出。
这些输出方式都可以增加整个社群的价值。
(5)复制,决定了社群的规模。
在考虑“复制”的时候,需要先考虑是否有必要复制以及是否有能力复制。如果想要做好社群运营,需要非常重的运营成本。所以在做任何举动的时候,一定要思考上面这两个问题。
书中提出社群的复制一般有3中形式,“俱乐部制”、“加盟店制”、“旗舰店制”。
俱乐部制一般是以时间为界限,例如秋叶大叔的知识IP大本营就是这样的形式,半年为一期,付会费。
加盟店制一般以地域为界限,例如拆书帮、BetterMe大本营各地的分舵。
旗舰店制是以产品线为界限的复制,例如秋叶PPT就是主打秋叶的PPT产品,同步因为找到了一批人开始迭代创新出新的产品线:图书矩阵、自媒体矩阵、课程矩阵等。
所以好社群有同好、结构、运营、输出、复制5个元素。通过这5个元素共同作用,会让一个社群良性发展。
四、社群运营的三阶段
《社群营销运营手册》中将社群分为三个阶段:吸引同频成员、建立情感链接、产生化学反应。
吸引同频成员,以秋叶书友会这次共读为例,是吸引爱读书、对社群营销有兴趣,或者真实在做社群营销的人员。
建立情感链接,就是在大家价值认同上,拥有更多的情感联系。当群友之间有更多的联系,有情感的交流,对群有认同感,群内的成员都会主动的关注这个群。这个情感联系可以通过群友自主加人建立,也可以通过运营团队策划建立。例如运营书友会群社群时,我们开展【共读同桌读书提醒小游戏】,使得群友互相之间有交集。
产生化学反应是一个群最美妙的关系。这次书友会的运营活动,很多创意想法都是通过和群内小伙伴讨论,大家提出,一起完善的。例如书友在直播时,我们成立人肉弹幕组给她打弹幕,这些都是书友们自己提的建议,自发报名参加的。通过建立情感联系,形成化学反应产生的创意真的是超乎所有人意料的。
结论
好的社群运营其实不是靠群主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的配合,更是整个群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拥有同好、结构、运营、输出、复制5个元素,达到吸引同频成员、建立情感链接,最终到产生化学反应,这样的社群就是一个好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