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天
读书笔记
自我观察是很困难的,你越努力尝试就越能认清这一点。练习自我观察,但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会明白无法观察自己。
我缺乏真正的意志力,只是一个受习惯控制的生灵:习惯代替我思考,说话和行动,习惯代替我选择。
只有通过长时间耐心、细致这种诚实品质所需要的意志力。
自我观察的第一个阶段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觉上。第二个阶段是与某种心情、感受、动作或习惯性行为认同的时候,把注意力带回身体的感觉上。
我们随波逐流,
我们不断分心,
却忽视了眼前的事物。
我们总是盯着未来,
从而错过了现在的美妙。
但是有少数人了解
就在对当下注意力的培养中,
会让我们看到眼前的事物。
——以上摘自《自我观察》第四章
今日练习记录
1. 第一次,下午五点开始,练习半小时。(盘腿,后背不靠着)
心情平静,身体不紧张,看着有念头出来,想着可不能跟着跑啊,这也是个念头。念头是念头,我是看念头的观者。不过经常被带跑了,以为自己是念头的主体,在忙碌着。
2. 第二次,晚上九点开始,练习半个小时。
身体紧张,怎么坐都不舒服,调整了几次坐姿。胃不舒服,不断地嗝气。念头杂乱很多,东想西想的,有的念头跑好久才发觉。
生活实践
1. 早上跺脚拍打半个小时,打破周末不锻炼的习惯。跺脚后跟有酸麻的感觉,右腿环跳穴有痛点,集中拍打该处,感觉到那个痛,不判断,不评价。
2. 生活中当大人遇到麻烦,心情不好时会向朋友倒苦水,并不是寻求实质性的帮助。其实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有人能听着,理解自己的心情就够了。
如果此时朋友立即抢过话头,针对所说的问题提供一堆建议和做法,那么不管那方法多么好,多么有效,我们都会有被什么堵住了的感觉,不想再继续谈下去,可能心情变得更加糟糕。
孩子有问题时也一样,父母不要着急,应该先静下心来,耐心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先理解他们的感受,然后再通过商量,一起决定该怎么做。
虽然我知道这个理论的,过去孩子一有问题,我总是忘记了先理解她,只紧盯着孩子的问题,急急忙忙给她提供一堆解决方法方案,希望她马上行动起来,期待所有的问题立即消失。事与愿违,问题依然存在,孩子也越来越不向我敞开心扉了。
今天就看着孩子自己面对作业问题,忍住了不主动建议,不主动提供解决方法。感受到孩子着急和自责的心情,以及对做作业的抗拒。就象观念头一样看着自己和孩子的互动,对孩子不及时完成作业心里对此有很多的评判,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口。我还看到自己因此对未来产生很多担忧。
告诉自己放下这些念头,过去的没法改变了,未来还没来临,陷在这些念头里毫无意义。关注孩子此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