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七月,又闷又热的上海。知了拉扯着整个夏天,挑拨着每个人的神经。一间红砖教室里正进行北京协和医学院最后一门招生考,英语。一名来自福建的女孩正从容答题,可没答几笔,考场内一个考生忽然晕倒被抬了出去。女孩见后二话没说放弃了考试前去照顾,等到一切处理妥当,考试已经结束了。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很多悬壶济世的学子们向往的医学殿堂。那一年,据说有500人报考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只招收25人,她知道自己肯定没戏了。女孩撇开悲伤,做好了再考一年的打算。几个月后,她却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原来,监考老师看到了这个过程,并将女孩弃考救人的过程写给了协和。协和调看了她前几科的成绩,最后决定录取她,因为她拥有一个好医生没法教的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医德。
她就是林巧稚,中国医学家、中国妇产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尊称为“万婴之母”、“中国医学圣母”。
无独有偶,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想办一所学校。苦于没有资金,办学的事搁置了很久。一个朋友主动提供帮助,捐钱捐物,学校才得以成立。学校被命名为阿卡德穆学园,后人为了称呼方便,称之为柏拉图学园。
学校成立后,柏拉图开始招生。招收的学生要懂几何学,这是最低的门槛。那些报名成功的学生中,他们不仅懂几何学,还对哲学有深入的研究。他们都很想进入这所学校深造,跟柏拉图学习。
首批招收的学生已经满员了,但还有三个年轻人想报名。柏拉图决定增加一个名额。他想了一个办法,让三个年轻人各交一篇文章,题目不定,自由发挥,他会根据文章优劣做出决定。
第一个年轻人冥思苦想,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都是跟哲学有关的内容,他相信靠自己的理论功底能打动老师。第二个年轻人擅长几何学,他写的是跟数学有关的。在柏拉图的认识论中,数学有很高的地位,他很欣赏数学方面的人才。第三个年轻人没有写专业上的知识,觉得已经过了初试,柏拉图对他们的基础已经了解。他写了一则故事,记录自己帮助一个老人的过程,细节生动感人。
柏拉图认真地看了三篇文章,虽然三个年轻人很优秀,但学校师资有限,收不了那么多学生,只能选一个。他放弃了前两个年轻人,选了第三个学生,觉得拥有一颗善心最为难得。就这样,第三个年轻人搭上了开学的末班车。这个年轻人虚心跟老师学习,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他就是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齐名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成名后,告诫自己的学生:善良是一把万能钥匙,有可能打开前行路上紧闭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