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书中说“谁经常笑,谁就是幸福的;谁经常哭,谁就是痛苦不幸的。”是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幸福,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尺度去衡量,那就是你脸上的笑容。我曾经问过朋友一句话,当你想起我的时候,你的表情微笑还是冷漠。这也是生活留在你脸上的标签。
可是如何才能让我们脸上时常挂着微笑呢?这好像很难回答,可是换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脸上的笑容消失呢?冷了,饿了,痛苦了,无聊了,对现在不满了,对未来担忧了……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恼,少儿嫌时间太忙,老人怕光阴太短,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如果说当所有的一切都成心如意才能幸福,我想幸福就永远不会降临。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要有看到幸福的眼睛,听到幸福的耳朵和感受到幸福的心。《人生的智慧》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几个概念的厘清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是三项内容,1)人的自身,就是人自身拥有的,不随外界环境变化的,如健康、力量、外貌、品格、智慧等,2)身外之物,财产和其他占有物3)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样子比如名誉、地位、名声等。
@获得幸福的关键是内在的素质,因为快乐或痛苦是人的情感、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身外之物只是间接的产生刺激作用。如果我们依靠外在的物质满足欲望来获得幸福,那幸福只能是短暂的,因为人的欲望总是不断扩张的,地位、名誉也是一样,但财富和地位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幸福,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也有他们的烦恼。决定一个人幸福的是这个的自身。
@那什么样的自身才能幸福呢?首先,“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的情绪又取决于健康的身体状况”健康是第一位的,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外在的财富、名誉、地位献出健康。可是,虽然健康能极大地增进我们的愉快心情,但愉快的心情并不完全依赖于健康,因为身体健康的人也会忧郁和沮丧。而其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的肌体组织、肌肉活动、新陈代谢和兴奋能力,所以,同样一件事情有人会绝望,有人会激动。就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天才就是具有超常的感知力,同样,感知力越强,情绪波动也越大,所以天才与疯子只是一步之遥。比如同样的两杯牛奶打翻一杯,郁闷型的人想牛奶被打翻了一杯,真是沮丧,而愉快型的人会想,还有一杯牛奶没打翻,真是幸运。
@当然,并不是说郁闷型的人就不幸福,虽然郁闷型的人阴沉、神经兮兮,但因为他们总把事情往坏的地方想,所以总是做好各种准备,进而他们比愉快型的人遭遇更少真实的挫折和困难,更少失算和栽跟头。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的两大敌人,而痛苦和无聊又是天敌,是天枰的两端,你强我弱,我弱你强,幸福就是找天枰的平衡点。记得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中,B博士在二战成为了俘虏,可是敌人想从他嘴里套出点有用的线索,没有用饥饿、恶劣的环境和身体的折磨来对待他,而是让他住在条件良好的房间里,吃喝保证,但不给一个字他看,不给一点声音他听,更不让人与他交流,他处在极度无聊中,心想还是折磨更痛快些,可是那些受尽折磨的俘虏一定会羡慕B博士的待遇。这就是痛苦和无聊的两个极端,幸福就是在两端的游走中找到平衡点,比如体育锻炼,酣畅淋漓的出一身汗很舒服,可是,如果是专业的体育训练,以冠军为目标,那就要经历痛苦期,以毅力的坚持才能持续。
金句摘要:
@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样的环境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一个拥有丰富内在的人,就像在冬月的晚上,在漫天冰雪当中拥有一间明亮、温暖、愉快的圣诞小屋。
@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接连不断地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善良、温和、节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乐;但贪婪、妒忌、卑劣的人尽管坐拥万千财富都难以心满意足。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于他来说,都是纯属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