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东大时,门人罗时实、朱雨锋问曰:“国粹将亡,奈何”?梁反问:“何以国粹将亡”?对曰:“先生不见今日读经之人少乎”?梁勃然拍桌曰:“从古就是那么少”!
舆论引导也好,国民意识也好,对于传统文化的呼声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终究是一种传承和弘扬。
当然,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文学、音乐、手工艺、习俗。
文化像是一个符号,一个锚点,打在历史的长河中。比如说到戏曲,我们张口就来的:京剧,昆曲,秦腔。京剧始于清初,昆曲始于元朝,秦腔始于西周。漫长的历史沿革风云变幻,我们根本就没办法去鉴别现在的秦腔还是不是西周最开始形成时的样子。
所以,在我看来,传统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思想。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必然是最优质的,对后人最富启迪的东西。可能在某个时代的某种文化对于当时的民族大有裨益,但没能传承下来就说明了它的局限性。比如北方的游牧文化,为人津津乐道的玛雅文明。
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文化适合当下的时代背景。留下来的未必是好的,地心说强暴了普世大众那么多年,最终还是要被推翻。我们一些传统手工艺,就是要遗弃,我们一些稀奇古怪的民俗,就是要遗弃,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些东西就是要被淘汰。
传统文化并不需要拯救,一代一代的传承,他们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当中。而那些哭喊着“救救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人所侧重的,大多是那些被时代冲击或科技取代的东西,只是,无论你怎么喊叫,有些东西终究要消失。
就像梁先生说的,有识之士自古便不多,何必哭天抢地心疼自己并不熟悉或执念的东西。推陈出新才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延续数千年的根本。
就像人们喊着拯救地球一样,地球数亿年,什么样恶劣的环境没有过,真正需要拯救的,正是这些发出呼吁的人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