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轻重,让我想到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其中诸如万花筒般的理性问题为我们摆了个八卦阵,设置成一个迷宫。人们常常感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作为作家反过来说就进入了深层,人生就是不停的履行责任背负重担,人人都有不能承受之重。“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而我们若不去背负这些重担和责任时,那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苍白、空虚。不可否认的是轻松当然比沉重更不能忍受。“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虚。
那么到底怎么选择?是轻还是重。也就不言而喻了。生命之轻,究竟是什么?----是本该承受的而选择不承受。是在逃脱现实,而自我解脱。比如,当下孩子与家长发生矛盾,不予以调解,孩子自我选择轻生。婚姻中,新婚夫妇因妻子难以接受丈夫的坏习惯,不去磨合,而轻易选择离婚。我想大多数经历沧桑的摧残,都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是又都坚强的挺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因为选择逃避才是人们所不能承受之轻。只有经历磨难的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让生命变得厚重,我们或许还会感谢这些磨难。鱼离开水不能存活,若将社会中的"水"抽干,人们将不能存活。
对于昆德拉在此小说中大量的乱性描写,从个人感情来说我是不能接受的。但这确实也是对当今这个没落世界真实典型的描写。这种“生命之轻”也正是没落的典型。贾平凹的《废都》、余华的《兄弟》,以及史上的《金瓶梅》、《红楼梦》等无不折射出社会的真实。正如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中说的:“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晾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这个世界已经道德沉沦,是一个丧失了人的道德和任何责任、义务的“生命之轻”的世界。美,只存在于“被背弃的世界”。
生命从一出生就开始与这个世界抗争,甚至在娘胎里怀胎十月开始前,它就经过优胜劣汰存活下来。无论是觅食,学习,游戏和择偶等都避免不了曲折,有曲折也就有了苦难,挺过苦难,生命才能成其为生命。生命之轻,才是人所不能承受的,当我们想要逃避时,我们就陷入了一个无法成就生命之可贵的危险之中。以为自己变得轻松或者解脱了,其实是自己在往无底的深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