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安排好各家的娃,我和妹妹跟着妈妈回娘家。就像小时候妈妈带我们去姥娘家一样。
妈妈提前跟小姨去了姥娘家,我接上老爸和妹妹,我仨一路欢声笑语,打趣姓刘的不在,只有姓郭的,没有任何束缚了,随便侃大山,聊东聊西,好不快活……
以上都是舅舅的藏书,舅舅患脑血栓多年,语言功能受损,交流起来有诸多不便。小时候只知道舅舅酷爱各种研究,精通医术。今天亲眼所见的舅舅的藏书,从妈妈和妗子口中得知,这些书只是舅舅藏书的一角,妗子说,舅舅哪怕只吃馒头就咸菜,省下来的钱也要买书读。
舅舅没生病以前,经营了很多年铁工厂,帮助过很多乡亲们,他精通医术,给很多孩子接骨正骨,都是分文不取。
没有任何学历的舅舅,是靠着自学,靠着广泛的阅读,帮助了别人,成就了自己,让我对他老人家肃然起敬。
回去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好几年没有走过的小路,因为过年路上车辆很少,曾经的主干道,在见识过很多8车道12车道的大宽马路之后,发现这条小路是那么的质朴。
就是这条质朴的丁字小路,承载了我很多的回忆……
丁字路的两端,一端通向聊城,一端通向冠县,儿时,经常去的地方是聊城,购物、逛街、上学……后来,工作、生活、扎根的地方是冠县。
我家处在这条路的中端,我和妹妹经常来接从聊城回来的小姨、表姐、表哥,他们骑自行车把我们送回家之后,他们自己再骑着自行车回到南端的自己家里。
这也是条读小学走过5年的小路,记得一年级时这条路刚刚变成柏油路,修路时的样子就像在昨天。
读小学时要先上早读,经常因为起床迟到而哭鼻子,央求着老爸骑自行车送自己到学校。
今天重走这条上学路,真是物非人非事事非。
我读初中的时候,那几年的学生特别多,每个乡镇都建了二中,我是第一届学生,我老爸是第一届校长。
学校的每一排瓦房都改造成了小院子,租了出去。还好,学校的大门很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一路走来,很多事情仍然记忆犹新,那一缕淡淡的乡愁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