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14 年险企年报, 全年车险承保亏损超过 10 亿元, 经营车险的公司中,亏损的超过八成,人保、平安、太保是三家最大的车险公司,保费收入合计占比接近 70%,近年来,三家车险公司保费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承保利润除人保外均出现大幅下滑,太保甚至出现亏损,而车险在整个财险中所占比例达到70%,所以得车险者得天下,处在这样一个微妙地位的车险成为了财产险中的围城,而处在围城外的互联网巨头们早已满含口水地盯着这一块“肥肉”,希望用自己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功经验来重建车险生态。
保险公司为什么不赚钱?
主要是因为综合成本率过高:
1. 险种严重同质化导致市场费用开销大,保单获取成本高。 国内的车险费率制度由保监会觃定,保险公司统一实施。 同一款车,同样的险种,不同的保险公司、不同的人开车,保费基本相差不大。险种同质化严重导致各车险公司为获取业务不断加大市场费用配置,包括手续费、广告费、促销费等,车险业务的承保费用率已普遍上涨至 40%左右。
2. 整车零整比不合理、骗保问题频出、医疗费用日益高涨等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収布的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研究成果,国内畅销车型的零整比系数普遍偏高,大部分在 300%以上,个别豪华车型超过 1000%,另外, 定损过高以及医疗费用日益高涨等因素均导致车险赔付率居高不下, 目前行业平均水平在 60%左右。
互联网巨头们自认为的优势在哪?
1. 他们手握线上流量入口,市场营销成本低,拥有良好的口碑,获客成本低。
2. 他们拥有大数据,拥有甩出保险公司几条街的技术优势,希望通过技术优势来提升保险公司运营效率,降低保险公司运营成本,运用大数据通过差异化定价提升保险公司风控能力。
这些就真的能改变车险现状吗?然并卵!
决定用户买车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个人觉得两个方面:品牌和价格,品牌说白了就是口碑如何,这是多年累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而价格我就不说了,便宜谁不喜欢。可是中国车险在保监会的重重监管下,不光产品一样就连价格也一样,这种状况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就算你有再多的大数据,再牛逼的精算模型,这些对价格无效,互联网巨头们要蛋疼了,最牛逼的武器居然不能用了,这TM是什么鬼,这就是中国车险定价!由于产品和价格同质化严重,所以保险公司只能变相的通过礼品的方式返现给客户,导致了一种畸形的营销模式,客户只会看谁送的东西多,而这些与产品和服务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你手握流量入口,用户不能获得真金白银的好处是不会买你的帐的,难道又是烧钱的节奏吗?还真是,目前的车险公司就是这么自杀式的烧钱留住客户。
我们都知道产品和价格的事情在天朝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其实保险公司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是赔付率过高,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理赔成本过高是不争的事实,提升自己的理赔效率,有效控制保险欺诈,精确掌握存款准备金这些都是降低理赔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大事情,我始终觉得目前保险行业的短板不在销售和承保阶段而是在理赔阶段,发生了理赔的客户才是真正有风险的客户,才是保险公司要紧密关注的客户,只有服务好他们,才能获得好的口碑,有眼光的互联网巨头应该把眼光放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里才有用武之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思维降低事故车辆的维修成本,将人造事故拒之门外,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能力精确控制存款准备金,让保险公司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保费收入进行投资增值。
互联网 + 车险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从长计议,找出短期和长期的痛点,一一对症下药,才可能摘取最后的果实,想以颠覆者的形象来复制互联网的经验只会自讨苦吃,那些已经踏足车险或者即将踏入车险的互联网人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互联网+车险看上去很美,谁苦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