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做群内领读我特别想给大家送“礼物”,可不知道为什么我读《早起的奇迹》时总是不深入,我相信这本书是有魔力的,但总找不到启动魔力的口诀,总达不到那种读过之后斗志昂扬的感觉!所以我做了一场自我教练。
我有时会被一个问题困扰,可能有一些伙伴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比如早起、读书、运动、吃健康食物、早睡……可是却怎么也行动不起来,就是动不起来!
我试图通过自我“教练”厘清我迟迟不能开始的原因。抽象的想,越想越乱或者原地转圈,所以还是从具体的事上来分析。
从我的现状分析吧!
我现在每周大概有三四天早起学习和练习,其他时间多数不能刻意早起,或者起来效率不高。
我分析一下原因:能早起是因为每周三、五、六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有一起练习的伙伴,我得履行承诺,不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其他的时间因为我没有用六分钟启动流程,所以就时常陷入旧有模式。
看到了自己的模式,下一步就是如何打破旧模式、建立新模式!《早起的奇迹》这本书给了很好的方法,所以我准备践行六分钟早起流程。
但是我感觉还是要在信念上给自己加加码!于是想到永澄老师讲的挑战。
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难题是中性的,如果逃避的话就是困难,主动应对就是挑战。
挑战过程中会有自我怀疑、沮丧、徘徊、犹豫甚至是自我攻击,总之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如果跨越了挑战,那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舒爽、是石头落地的释然,无论怎样的具体感觉,有一个共性元素——好。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有的挑战就是炼金石,给迎战挑战的人带来了自己要追求的价值,任何人想要的价值都是通过跨越挑战实现,越难的挑战,越有价值!
分析一下挑战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看到挑战的价值。
1.挑战,不会停止出现
有些人命好,不会遇到大的事情、大的挑战,一切都好,但这样的人毕竟在少数。有些人没有遇到大挑战,可能是因为圈子小,追求的少,但凡有鸿鹄之志,必然要跨越非常之挑战。所以要想进步,就要放弃让挑战不再出现的念头。
2.曾经的挑战是别人的门槛
挑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主动就是迎难而上,被动的就是归因。
你越是主动的迎接挑战,被动的事情就会越少。
挑战有过去的,进行中的,未来的,在波动中,当你踩在挑战之上,会越走越高。
你今天跨越的挑战就是明天别人超越你的门槛。
3.挑战有内在和外在的之分
逻辑层次由下到上依次是资源或环境、行动、能力、价值观、身份、愿景。通常来说外在的挑战在逻辑层次模型的下三层。
解决外在的挑战的方式迎难而上!找资源(老师),多试试(行动),学能力(学习)。
内在的挑战,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身份和愿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的感受,我们总想找到真我,好像只要真我找到了,就有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就有无限的力量搞定挑战。这就是在上三层的探索。
应对内心的挑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发现情绪背后的价值,是什么把你的注意力带跑了。这时候需要澄清:你相信什么,你觉得什么重要,你是什么样的人,以实现内心安稳。
4.挑战必然要投入成本
应对挑战既需要有能力又需要投入成本比如时间,精力等。
面对挑战求助很重要,求助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老师、家人、朋友、业力伙伴等等。
《早起的奇迹》提供了六分钟应对“早起”挑战行动层面的方法:
第一分钟心静or冥想or感恩;第二分钟大声朗诵自我肯定宣言;第三分钟尽情地想象未来;第四分钟写下让自己感激的事情;第五分钟静静地读一页书;第六分钟动起来。
为了让这个方法更有效就必须多问问自己要通过持续早起实现什么?读书、写作、学习新的技能……如果能够做到持续早起并且完成短期目标对你意味着什么呢?我是一个自律的人,我是一个不断为梦想添砖加瓦的人,完成这个挑战我更加笃信自己能跨越更大的挑战。
时刻记住——此刻就是未来美好生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