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让我引发了思考,也让我们的少儿成长营里面的各位引发了探讨。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片段:
孩子快七岁了,特喜欢毛笔,经常拿着笔蘸着墨,乱写乱画。虽然自己写的字都歪歪扭扭的,但也没影响他的热情。
看他这么痴迷,我就给他报了个书法兴趣班。
一开始,他特别喜欢上课。可上了一个月后,就开始变得不耐烦,不想上课,甚至不想写字。
对于孩子的这种反应,我早有预料,于是安慰了几句,然后坚定地告诉他:“你必须得上下去!既然报了名,就要坚持到底,妈妈会陪着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继续闹,然后感叹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啥就做啥,小孩好惨,什么都要听大人的!”
也许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你就会想既然孩子这么不爱去,就不去了吧。这时心里一定在想,他是不是不喜欢了,如果不喜欢那我们就不去了。
蔡康永说过:
15岁觉得学游泳难,便放弃学游泳;
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游泳耶”。
18岁觉得英文很难,便放弃学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是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英语耶”。
这样想来事情总是不断的在重复,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然后现在要复制到孩子的成长中了。我们经历过的事情,也后悔过,别让孩子在未来也想自己一样去后悔!
孩子怕辛苦而不想坚持,学习这件事是就辛苦的,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学习记忆,反复复习的进行着,还要被残酷的遗忘所打击,来说外界的评价和标签,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
没有哪一种学习,不是艰难的、苦味的。快乐学习那是假象!
所以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自己思考做出正确决定的时候,请坚持下来。也许回忆过往就是那些没有强迫孩子坚持下就同意孩子放弃的家长,现在正在懊恼不已。
孩子还小喜欢玩是正常的,但是大人不应该知道吗?懂得放弃后面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也许是无尽的放弃。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父母就要承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27度班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很有一手的,让我感到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她的理念一直都是让孩子知道他将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不是一个在父母宠爱下任性的宝贝。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需要付出很多。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其实我们真的理解这句话吗?孩子真的只要玩耍快乐成长就好了吗?
孩子就如白纸,上面写什么,可以说是父母起主导作用的,父母的引导陪伴是孩子在成长工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孩子在成长,有许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学习其实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只是孩子对于探索他不知道的事情,觉得很好奇,但是当他意识到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有趣的时候,他会感觉到无趣无聊甚至痛苦。所以坚持才那么重要。坚持是最重要的能力。我们不是要培养孩子如何如何的学的好,而是要培养孩子坚持的能力。
让孩子遇事便能够坚持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坚持。身边最好的示范,也是最好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威力是很巨大的。在批评你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先自己问自己,我坚持做到了什么事情,如果连我们都是轻易放弃的,当孩子选择放弃的时候,你一定是默许的。
默许后,我就是将父母的责任全部放弃了。
尊重孩子,我们可以尊重孩子学习什么感兴趣的班,报名了开始学习了,告诉孩子,开始学习了就不能放弃。放弃了将什么都没有了。
一件事情,还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我们又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做到,是不是会喜欢?如果不喜欢,为什么你坚持了那么久呢?
著名钢琴家郎朗父亲郎国任曾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其奋斗中的坎坷经历。
后来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曾说:“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父母的“逼迫”并不是为了什么,希望孩子成长的更好,更有价值,未来更加自由。
正如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尊重≠放纵
强迫≠不尊重
THE END. / 作者编辑 阿雨 2019.6.10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