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一个优秀的演员
隋炀帝不仅有警惕性,而且警惕性很强,之所以让李渊掌握大权只是一时权宜之计。
李渊的所作所为一直在他的掌握中,李渊背后的动机我们想到了,他更加想到了。
李渊的辖地可是帝国的心脏,不容有失,隋炀帝不久就醒悟过来了,于是便命李渊到他巡幸的地方,意欲考察一番。
恰巧李渊生病在床,不能前去。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李渊登基后加封)的女儿王氏在后宫,隋炀帝就问她:“你舅舅怎么还没来?”王氏忙说他病了,隋炀帝接着说了一句:“可得死否?”
这是让人心惊胆颤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是不是要死了呢?”
这事发生在613年,李渊时年四十七岁,古人的寿命虽然不像现在人那么长,但这个年纪也还算是壮年,并且李渊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并没有病入膏肓的样子。
隋炀帝故意这样说,透露出了深重的戒备之心,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幸好李渊足够敏锐,接到外甥女王氏传来的消息,他捕捉到了皇帝的猜忌之心,感受到了这句话背后隐藏的丝丝杀机。
他是一个异常狠毒的人,为了皇位,杀死了太子大哥,杀死了三个弟弟和众多侄子,杀死了许多宗亲重臣,他连这些人都敢杀,我李渊算什么?
明白过来的李渊惊出一身冷汗,思前想后,还是得明哲保身,于是他使出了一套连环招,先是辞去职务,继而学起了历史上的萧何,天天饮酒作乐,还要收受贿赂,唯恐自己的名声不够败坏。
果然,这几招下来,隋炀帝放心了。本来只是怀疑,没有什么证据,你小子又够机灵,懂得服软,还是我表哥,只要没有谋反之心,就放你一马吧。
李渊笑了,你隋炀帝是个天才的演员,没想到我李渊也会演戏吧?而且演得不错,连你这个天才也没发现纰漏。
第六节 第三次东征
杨玄感叛乱很快就被平定,隋炀帝没想到杨玄感这么不经打,在大杀四方、彻底剪除杨玄感的羽翼后,又想起了高句丽这事。
两次御驾亲征,两次失败,太丢人了,我一定要亲征成功,把面子找回来,于是614年,隋炀帝下诏再次征兵征粮,第三次讨伐高句丽。
7月,隋炀帝到达怀远镇,这时国内已经大乱,所征之兵多数没有到达,以前两次征讨,兵威之盛,空前绝后,都没有拿下高句丽,按说这次征讨应该更没有希望。
可是高句丽经过两次折腾,尤其是第二次征讨时隋炀帝采取了“无生还,尽灭其种”的策略,在高句丽境内打游击,给高句丽造成了极大的损伤。
此时的高句丽已被严重削弱,成了强弩之末。
来护儿率领水军从辽东半岛登陆,轻松攻占了毕奢城(今辽宁大连),直逼平壤城下。
国王高元深感恐惧,上表请降。为表诚意,还把参与杨玄感叛乱后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装进囚车,送给隋炀帝。
隋炀帝十分高兴,征讨高句丽终于有了结果,总算把面子挣回来了,兼之国内有叛乱,不能长久逗留,于是下令班师。
回到长安已是10月15日,隋炀帝次日便下诏高元入朝谨见,但高元依旧不予理会,隋炀帝十分郁闷,下令整军备战。
但这时国内已是遍地烽火,乱作一团,他再也无力征讨高句丽了。
隋炀帝焦躁不安,不久下令前往东都洛阳。
这是他最后一次告别首都,此后再也没能回来。
615年正月,隋炀帝在洛阳宴请百官和四夷使节,唯独没有高句丽。
三征高句丽只是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却付出了国内大乱的代价,想必此时的隋炀帝心里不免五味杂陈吧。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第七节 人生在世,全靠演技
正是在第三次东征期间,隋炀帝去算了一次命。
给他算命的人叫安伽陀,这个人不简单,是个和李淳风、袁天罡一般的存在。
正像后面的两人给李世民算出了“唐三代后,女主武氏代有天下”的预言,他也给隋炀帝算出了“当有李氏应为天子”的预言。但他法力有限,推算不出这个“李氏”到底是谁,只是提出了“尽诛海内凡姓李者”的建议。
隋炀帝大为震惊,普天之下姓李的人太多,恐怕杀不过来吧,安伽陀又建议将姓李的王公贵族全部杀掉。
应该说,这个安伽陀是个狠角色。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预言十分正确,隋炀帝若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唐国公李渊恐怕就此人头落地,再也不可能有后来大唐三百年的繁荣辉煌了。
当时姓李的王公贵族,首当其冲的便是李渊、李密和李浑三家。
刚刚演戏摆脱受猜忌的局面,此时的李渊又面临着十分危险的局面,弄不好就要全家抄斩灭族,偏偏这时跳出来一个人,把隋炀帝的注意力引到了别人身上,从而间接把李渊救了。
这个人叫宇文述,不错,就是前面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的亲爹。他曾和杨素合谋帮助杨广夺得太子之位,因此和杨广关系非常好。
宇文述有一个妹妹嫁给了李浑,因此和李浑成为亲戚。
李浑家也非同一般,父亲李穆拥立杨坚为帝,是隋朝开国功臣,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被封为申国公、上柱国,还可以赞拜不名、无反不死。
什么意思?就是朝拜帝王时主持典礼的官员只称呼官职,不直呼其名,家族中人如果犯罪,只要不是谋反就可免死。
这是极高的荣誉,当真是位高权重。
从《隋书》列传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李穆一家也可以看出来,他家的权势有多盛。
李穆有十个儿子,由于老大李惇早逝,死后由嫡长孙李筠继承爵位。
这位申国公据说刻薄吝啬,小儿子李浑十分愤恨,指使李善衡刺死了他,并嫁祸给他人。
按说李浑最小,袭爵的好处八竿子也打不着他。但他一番谋划,杀了李筠,岂能让别人捡了胜利果实?
他动了一番心思,找到了太子杨广的亲信,时任太子宫禁军头目的宇文述。
为了拉拢宇文述,他开口许愿:若让他继承申国公之位,将把收入的一半给宇文述。
宇文述心动了,找到了杨广,杨广又去劝说老爹,杨坚就让李浑继承了爵位。
但李浑说话不算数,袭爵后只送了两年收入便不再送了,把宇文述气得不轻。
他是个爱恨分明的人,当时就撂下狠话:“李浑敢耍我,我死了也忘不了!”
两人自此结下怨仇。
再说隋炀帝算命之后,心神不定,一直琢磨着安伽陀的话。
他想起582年,父皇杨坚曾梦见一场洪水淹没了京师,因而迁都大兴城(现在的西安)的事,这李浑的侄子李敏姓李,小名叫洪儿,是不是就是那个“李氏”呢?
隋炀帝猜忌之下,便暗示李敏自杀。
李敏大为恐惧,和李浑等人屏除随从,闭门商讨对策。
李敏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就去自杀,这样去死,太不明不白了,算什么事嘛?
隋炀帝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和宇文述商量。宇文述一听皇帝怀疑这三大家族,感到机会来了。
你以前说话不算数,耍弄我,如今别怪我不客气,我要报仇了。
宇文述就告发李浑说:“我和李浑有亲戚,但听说他志向不大正常。平时与李敏这些人关上门,日夜秘密商量事情,晚上也不睡觉。李浑家世代隆盛,负责皇帝禁卫,作为大臣不应该这样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多疑的隋炀帝又想到了那场洪水,李浑名字中有水,李敏小名洪儿,两人都姓李,这不正应了上天的示警吗?况且当时李浑任禁军将军,负责宫廷宿卫,这么危险的人就在身边,那还了得?
宇文述看到隋炀帝起了疑心,生怕隋炀帝下不了决心,为了彻底搞倒李浑,又加了一把火,指使武贲郎将裴仁基告密:“李浑有谋反迹象!”
隋炀帝惊出一身冷汗,下旨逮捕李浑、李敏,由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裴蕴审查,但裴蕴查了半天,没找到什么证据,隋炀帝火冒三丈,下令宇文述接手继续查。
什么人查不好,偏偏让宇文述调查,这下李浑倒霉透顶,是死定了。
为了给李浑定上罪,宇文述思索一番,想到了一个人,就是李敏的妻子宇文娥英。
她是隋炀帝姐姐杨丽华与周宣帝宇文赟的女儿。当年杨丽华去世前,曾拜托弟弟杨广照顾女儿,说:“我只有一个女儿,死后担心她无依无靠,我的封地请转赠她的丈夫李敏。”隋炀帝答应了。宇文娥英还有一个表妹是隋炀帝的女儿南阳公主,嫁给了宇文士及,成了宇文述的儿媳妇。
宇文述找到监狱中的宇文娥英,告诉她:“李浑、李敏的名字都在神秘的预言书上,皇上已决定诛杀,谁都救不了。你是皇上的外甥女,还愁嫁不到好老公吗?赶紧自救吧。只要你听我的,我可以保证你不受连坐处分。”
宇文娥英平时娇生惯养,哪见过这种阵势,当即吓得六神无主,哀求这位本家、表妹的公公救命,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请长辈指示。”
宇文述装作思索一番,又拿出一副救人的嘴脸,说:“你写一份供词,就说李浑曾跟李敏说过,有图谶显示你是真龙天子,如今皇帝穷兵黩武,正是上天要灭亡隋朝之时,如果天子再次渡辽河东征,……我和你先行进发,袭击皇上御营,家族子弟、将士部下群起响应,一天之内就可以搞定……”
到底是头发长见识短,宇文娥英为了自保,按宇文述的指点,出卖了丈夫。
隋炀帝一听,勃然大怒,好你个李浑、李敏,那个“李氏”果真是你们,朕待你们不薄,你们竟敢密谋造反,杀无赦!
一声令下,李浑、李敏全家32人被杀,其余人等一律充军发配岭南。
可悲的是,狱中的宇文娥英满心以为会有好消息,最后却等来了一杯毒酒。
这时的宇文述要杀人灭口了。
解决了李浑,隋炀帝又把怀疑的目光放到了李密身上。
当时民间流传着数首歌谣,其中有首《李花谣》:“江南杨柳树,江北李花荣。杨柳飞绵何处去,李花结果自然成。”还有两首《桃李子歌》,一首说是“桃李子,莫浪语,皇后绕山飞,宛转花园里。”另一首说是“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此外还有“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等等。
这些歌谣内容不同,但意思相似,都是说杨家当败,李家当兴。
隋炀帝一琢磨,乖乖,不得了,这不是说这个“桃李子”要取我杨家的天下么?现在杨玄感已经兵败,李密被捕,在押送途中逃脱,藏起来了。
桃李与“逃李”同音,这个“桃李子”必是逃跑的李密无疑。但李密躲在民间,一时找不着,且一个逃犯,不足为虑,只要不停追捕,谅他成不了大气候。
隋炀帝又想到了李渊,这个大表哥倒是挺规矩,是不是就是那个“李氏”呢?多疑的隋炀帝派人去侦查李渊的动静。
这时的李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正在韬光养晦,学萧何吃喝玩乐、贪污受贿呢,一点也没有谋反的迹象。
隋炀帝放心了,这人在杨玄感起兵之前,曾经向我告密,说明他没有反叛之心,否则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伺机抢夺朕的江山,他绝对不会是那个“李氏”!
到底是大表哥,还是不错滴。
李渊又成功地躲过了一劫。除了宇文述的神来之助,他的演技也帮了不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