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颇有轻狂,拜读的第一部金庸先生作品是《笑傲江湖》,此后反复通读十几次,每次都是通宵达旦爱不释手,遂暗下决心,也要写一部如此巨著告慰平生,然而平素虽也自诩倚马万言,但要模仿金庸,却如同直面沧海横流,一叶扁舟瞬间就轻易颠覆,根本无处落笔。彼时以为阅历不足读书太浅,待得年岁痴长,便能有所改变,然而此后数十年,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青春鲜肉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沧桑大叔,写一部如同金庸武侠般小说的念想,始终都无法成为现实。于是恍然大悟:世间万般文字风流,唯金庸不可仿、无法仿、仿不得,所有妄图模仿金庸小说的做法,最终只会体会到陈子昂那般的感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十五岁那年,已经将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越女剑十五部巨著拜读完毕,对金庸先生作品佩服得五体投地,陷入痴迷。甚至还在当时求学的学校以一己之力举办了金学讲座,演说金庸先生的武侠与故事,虽然无知者无畏,但当时慷慨激昂,侃侃而谈,平日里嬉笑玩耍的同窗们居然全都正襟危坐于台下,安静倾听,无一喧哗,甚至还引得老师们都在讲台下认真做笔记,窗外正值春暖花开,阳光耀眼,也算小小得意之举了。后二十年浪迹江湖,金庸先生作品一直伴随左右,待得看尽人情冷暖,行多于言,沉淀多于激扬,回首少年时代的金学讲座,竟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绝唱。想起有宋一代,曾有苏东坡与柳永词作对比故事,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宜十七八女郎,手执红牙板,浅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抱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而我以为,金庸先生作品兼得两者之趣,豪迈处,如萧峰大战聚贤庄、令狐冲醉卧五霸岗;徘徊处如程灵素解胡斐七星海棠之毒、杨过赴小龙女十六载之约;欢乐处如石破天以狗杂种之名对话谢烟客、老顽童周伯通茫茫东海骑鲨遨游;凄恻处如丁典甘居牢狱守望凌霜华窗台淡菊、李文秀一骑白马独走玉门关外大漠。我辈无论是充当手执红牙板的十七八女郎,还是抱铜琶铁板的关东大汉,都足引以为荣。
作为金迷,从读金庸到收藏金庸已是必然之路。而众多金书版本中,三联版是最受认同与喜爱的。1994年第一版以及1999年第二版 都因为仍处学生时代,未能如愿购入。等到后来领悟到藏书的乐趣,为时已晚。三联绝版导致金庸洛阳纸贵,一书难求,只有到处求索,从其他金迷手中高价收购。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曲折,终于购得三联版1994年一版一印金庸作品集全套、三联版1999年二版一印全套、三联版散本拼凑全套。虽然因为年深日久,品相参差不齐,但也算一解情结。
读金庸不是一时之兴,而是一生之醉,能让人反复传颂的不仅仅是古人的唐诗宋词元曲,更有今人的金庸小说。谁的作品能让人从小读到老,即使倒背如流也仍然百看不厌?唯有金庸。少年时以为人生当如令狐冲,入世后才发觉要学韦小宝,仕途无望后羡慕张无忌,历经劫难甚至还不如狄云,至少有神照经与雪谷,而不是浮槎北溟海茫茫。少年时读金庸,如饮烈酒,酩酊大醉。青年时读金庸,如饮果汁,愁肠百结。中年时读金庸,如饮白水,冷暖自知。不同时期读有不同的感悟,到最后读的已经不是小说,而是人生人性人文。
《飞狐外传》:年少时读消受不得袁紫衣变成圆淄衣,女神变女尼,让胡少侠瞠目结舌黯然神伤,年长时才发觉原来更消受不得的是程灵素对胡斐之情,听不得王铁匠那一曲山歌:“小妹子对情郎——恩情深,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山间俚曲能唱得让人魂飞魄散呆若木鸡的,恐怕也只有王铁匠了,而世间最伤心裂肺的毒药,莫过于七星海棠。
《雪山飞狐》:提到尘世间最让人唏嘘感慨的生死之交,我第一个想起的就只是胡一刀与苗人凤!胡一刀之死是那种一饮三十大白然后伏案痛哭流涕的大豪迈与大悲伤。
《连城诀》:这一生唯一一个逐字逐句一口气读完毫无停留的故事,也是这一生读到的最阴暗故事,仿佛于漫长噩梦中,在一个阴冷狭窄潮湿暗无天日的山洞中一直艰难的匍匐前行,直到雪山谷口,看到水笙的微笑,才重见世间最为珍贵的光明。
《天龙八部》:虽千万人吾往矣!读过赵子龙百万军中救阿斗,读过张翼德当阳桥前水逆流,读过三英虎牢关前战温侯,然而这种种英雄气概,在乔帮主大碗喝酒快意恩仇面前,都黯然失色。
《射雕英雄传》: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华山论剑成为武侠世界的巅峰殿堂。
《白马啸西风》:江南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有 “参差十万人家”的杭州,引得金兵战火南下,然而只有那个固执的古高昌国少女,并不喜欢。
《鹿鼎记》:在这个现实世界里,你非但做不成令狐冲、张无忌,同样也学不来在你眼里不屑一顾的那个与侠义道大相径庭的扬州无赖韦小宝。
《笑傲江湖》:构造了一个完美丰富的武侠世界:有风流不羁但却为情所困的令狐冲、有背负家门血海深仇的林平之、有想跳出世外却为世所不容的曲洋、刘正风、有外表谦谦内心扭曲的君子剑、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任我行。。。。。。有琴棋书画、有美酒豪情、有独孤九剑、有辟邪剑谱。。。。。。绿竹巷里的绿竹翁、梅庄里的江南四友、华山思过崖、恒山悬空寺,处处刀光剑影却又风光无限。
《书剑恩仇录》: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陈家洛夜访故宅,遇乾隆赠玉,上书铭文,过目难忘:“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生奉为座右铭。到之后再读,则对余鱼同出家颇为感慨,从苦恋骆冰无果到救文泰来毁容,所谓的身心俱损、万念皆空,就是如此吧。作为金庸先生第一部作品,书剑略显稚嫩,但仍然具备很高的可读性。小说这种体裁,首先是能说一个好的故事,然后才是故事背后的世事洞明、人情炼达。
《神雕侠侣》:爱一个人,当如杨过!
《侠客行》:如读童话,前往侠客岛的路上,鲜花与欢乐满路。
《倚天屠龙记》:出世的张无忌,在乱世走出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
《碧血剑》:也许皮肤黝黑个性平平的袁承志会很模糊,但是在心里,金蛇郎君夏雪宜、末代公主阿九、一代名将袁崇焕种种人物,夹杂着家仇国恨,与那个灰暗的时代一起,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心郁郁,不得其解。
《鸳鸯刀》与《越女剑》:感觉这两部都是金庸先生想细细道来的故事,但仓促收尾,转成了短篇,可惜。
浪迹江湖,青衫磊落,书海无涯,唯金庸不可辜负!关于金庸的故事,无论你面对何等的人物,即使秉烛夜谈,通宵达旦,也难描万分之一。即使活到白发苍苍老眼昏花,仍然可以效仿古人以汉书下酒的风致,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时节,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读金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