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假客体走向真实客体
01失败的母婴关系来自虚假
真实的母婴互动,最开始是妈妈完全围绕婴儿的需求,帮助婴儿发现自己的需求,及时满足婴儿。
虚假自体长大后,会通过一个外壳与世界产生联系。在关系里,它通常是单向的,缺少互动性和交互性。
02 虚假自体让孩子耗尽生命能量
真实自体就像自带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一个好的关系可以给自己充电,没插电源的时候也能照常运转;而虚假自体没有自带电池,只要关系断裂,就像被拔掉了充电线一样。
文中一位男士千里迢迢来看一女士的案例,我也会像作者一样拒绝害怕别人受伤。我也怕拒绝后就断了关系,就算不是喜欢,也是不想直接断了。在当年的我很难拒绝他人,从而让人产生误会。男士和女士的生理结构和脑回路不一样,会误以为你对他可能有意思。另外一个因为缺爱,更期待被他人重视,就是不喜欢这个人也渴望这种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
反观自己,对于孩子我也有过这样的行为,把自己的不幸归到她身上或责怪。比如自己生气怪她没做好。
真实自体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虚假自体必须依赖关系而存在。觉得自己虚假自体还占很大一部分。
03 从虚假自体走向真实体验
我们首先需要觉察到虚假自体是如何运作的。要很勤奋地练习觉知,保持觉察。
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对自己没有要求就变得堕落、沉沦,反而会把全部的生命能量都用来发展自己、享受人生,创造彼此滋养、轻松无消耗的关系。
04 碰触真实的世界
一个孩子,不应该因为不完美而被父母攻击;一个成年人,也不应该因为做得不好就被亲朋好友指责。当怀有一颗渴望光明的心时,我们会发现,所有人都值得被好好对待。
我可以向这个世界发出声音,这个世界是善意的、愿意回应我的;即使不回应,我也不会怎么样。
看了作者老师的案例和妈妈的回复,我们多少的善意和柔软被扼杀在这些言语和给人家太麻烦的观念里。她妈妈的话是我经常能接触到的典型画面。
恐惧向别人提出请求,恐惧表达善意,也恐惧接受善意。
我们触达善意和外界的门就在这一次次的情景中慢慢合拢。
05 成为善意的源头
真正的善意是无论结果如何,都为自己负责——“我向这个世界发出善意,得到回应很好;没有回应,我也保持了内在的宽广和平静”。
发出善意,能够提高我们被友善对待的概率,但仍旧遭遇敌意也是有可能的。
无论结果如何,都为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