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藏书有上千本,如果算上电子书,藏书早已突破万卷。
我把书都藏的好好的,比如床底下,柜子里,谁也发现不了。毕竟作为一个藏书人,重点在于藏不在于读。
藏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都找不到要看的书在哪儿。
有一年最疯狂的时候,在当当买了5000元的书,(那时当当只卖书,人民币比现在值钱,仍然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是一种病,得治。这病的名字有点长——买了书就好像读了书妄想综合症。这种病暂时在医学界仍属于绝症一类,尚无医学工作者攻克,别想会有什么疫苗。
当当为了奖励我对清库存做出的重大贡献,给我会员等级又升了一级,这样可以方便我更好地清当当库存,变相的把库存转移到我家,以现在的房价(每平米5万-10万)计算,库存费用非常贵,我算了一下书柜和箱子里的藏书占用面积,总计有10平米,按每平米8万算,就是80万的藏书费用。
我的客厅有书柜,卧室有书柜,书房有书柜。实在放不下了,把书带到公司放。所以我很不喜欢换公司,每次换公司,最大的代价就是要转移这些书,就因为这一点,我很少跳槽,跳槽的成本太高了,毕竟从办公室里搬走几百本书,太引人注目,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工作之余卖书赚零花钱。
十几年前刚到深圳那几年和几个朋友租房住,有一次搬家,在路边找了几个搬家的人,书装了好几大箱,搬家的人痛不欲生,强烈要求增加搬家费,我心下愧疚,多给了些钱。搬家的人问什么东西这么重,我随口一说,黄金屋和颜如玉。
结果在新住处半夜里就有贼光顾,撬锁动静太大,把一屋子人都惊醒了,第二天我们就换了锁,还在外面的门加了暗锁,为了防止新锁惨遭无辜,我们贴了一张纸在门口,上书:此地无银三百两,藏书为金莫惦记。从此平安无事,贼一看这屋里住的都是穷酸秀才,也懒得光顾。
但那片城中村区域实在不安宁,贼的水平太高,高到什么程度我举一个九成熟的栗子,早上出门准备骑车去上班,把车放在楼下楼梯间,回楼上去拿忘带的东西。等下楼来,自行车已经不见,只留下自行车锁在风中回荡。
我十分清楚我的病症,主要原因在于接受的教育太少,十分渴望知识,对这个世界又充满好奇心。涉猎又太广,从如何种植土豆到如何发射火箭到太空,从动物心理学到宇宙战争史,我都有兴趣。而好奇害死猫,这是我从来不养猫的原因。在写程序之余,我还写过不少论文,例如《论光的衍射与德国牧羊犬的视觉关系》、《论量子力学和孔子儒学的共性》等等,当时还给不少专业杂志投稿,无一例外,统统被拒,甚至还收到恐吓信,威胁我如果再投稿就报警,我十分感叹,难怪我们的科技进步总是慢人一步。
十四岁那年,我就开始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零花钱在盗版书摊买了诸如《鬼稻子》、《四毛文集》、《黄帝外经》等书摊经典书目,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无良盗版商真该拉出去枪毙。花了好多年才把我被那些盗版书籍影响的三观给矫正过来。当我工作以后有了收入,从此远离盗版。
2007年那会我要去上海工作,于是我把深圳的书都用麻布袋装了寄回老家去,那运费都让我心疼了好多天,吃了很多天的泡面,后来朋友说我用纸碗吃泡面不健康,我笑着说你们根本不懂吃泡面的学问,我都混到吃泡面这个地步了,还在乎健康不健康这个问题么。
如何处理我的藏书也是个问题,里面有太多技术书籍,看我的书单,就是一部计算机科学发展史。技术书籍都是当睡前读物使用,毫无趣味性,看不到五分钟瞌睡度达到120%,保证快速进入梦乡,比喝红酒、喝牛奶高效太多。
问题在于技术书籍很快就会因为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淘汰,想送人都送不出手,只好送给收废品的大叔,后来听说那个收废品的大叔自学编程,早已经用信息化改造废品回收供应链,目前已经垄断当地的废品回收市场。
去年离开上一家公司时,我很开心的从家里搬了许多计算机经典书籍,然后分给部门的同事,大家平日里这么支持我的工作,无以回报,只有赠书。
经过十几年的自我治疗,感觉到治疗效果非常好,已经痊愈。买了书就好像读了书妄想综合症,不再是绝症。我就差要奔走相告天下人了。
现在我免费告诉大家我是怎么治好的。
答案很简单,如果一本书买来超过7天没有阅读,尽早送人。
赠人书籍,手有余香。
插播一条小广告
PS:认知升级系列《提升认知能力:成为精英的行动指南》已经在简书付费连载,欢迎大家来支持订阅,订阅者可加我微信,并邀请进入VIP读者群。
开始阅读:提升认知能力:成为精英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