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说,在所有的语气词里,他最讨厌的便是“呵呵”二字。
我问过他什么原因。
他说就是没有理由的不喜欢和反感。
在很多的聊天对话中,不管是用声音表达还是用文字表达,我们都会用上很多的语气词。
声音在直观上能给予我们辨别感。
一个简单的语气词也许只是我们平常说话的一个习惯或是一个口头禅,甚至偶尔也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但在我们的言语中配上我们当时说话的表情,却能将一句很普通很平常的话变成不同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了吧。
如果说言说是一种直接的表达,文字却稍微显得有点内敛,但是有时文字的力量却超过很多,因为它赋予了人们更大的想像空间。
在很多的聊天软件中,我们经常用到很多的表情包,想说或者不好意思说或者想有趣的说或者无法表达的都可以用一个符号或者一个表情来回复。
我被同事拉进过一个设计师的群,大部分的对话都是用表情包完成的,我很惊叹他们的表情包储藏库是有多么的强大,我只能在屏幕外观望。
刚有微信的时候,还蛮喜欢在微信群里聊天,发发红包什么的,可是后来越来越淡了,连节假日都难得问候一句了。
春节的时候,收到很多的短信,千篇一律的祝福,有的发过来用的还是别人的名字,看到时整个人都要笑翻了。
转发和群发的信息不停的在手机里闪烁不停。除了挑选平常几个好的回复之外,其他的也就不了了之,貌似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有时处于礼,也就回复“谢谢”二字,其实是没有感情的,只是冷冰冰的两个字,连个标点都没有。
现在的聊天软件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祝福经常有,却也只是冷冷清清的几行,不那么走心了,这已经成了一种节假性效应。
当你高兴的要和朋友分享一件事情时,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对方只会一句“挺好的”,虽然得到了回复,但是心里却没那么高兴了,因为你所分享的对方并不能感同身受。即使对方说“现在忙,回头联系”,心里也是感到失落的,回头联系却什么也不想说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不是每一次回头都还会愿意在原地等着,也不是当你每次诉说时刚巧他在等着聆听。
这本身就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就像说的那句任何场景都是现场直播,并没有剧情提请拟定。
当你说了很多,问候一句,对方回一句“嗯”,脑海里会有很多着假想闪过,但是终归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他真的在忙,一个是他对于你的信息并不感冒。
如果对方回一句“嗯嗯”,也许他现在的心情还比较悠闲,可以聊上几句。至于聊得话题是不是都是彼此感兴趣的,有些是为了驱赶寂寞,有些是找个情绪的出口,有些纯属无聊,东扯西扯的瞎聊着。
如果真不想说些什么,那就“呵呵”二字吧,毕竟在很多的语境里,它是无语的表达,是嘲笑和讥讽无知的掩饰。
“口可”,适可而止,有些话说到这可以到此为止了。
有些就藏在心里,记于纸上,珍惜那个常陪你聊天的人,也总会遇到一个喜欢聆听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