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流水红颜寞》读书笔记-1
有趣的说辞
《红楼梦》中的宝玉衔玉而生,从社会生活能力上看,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毕竟生活需要务实。然而唯有黛玉懂得,在宝玉无事忙的背后有一份难得的情怀。
情怀这东西最无用,却能因此体悟出生命的价值与乐趣,而和蒙昧的人在一起,他的感受力永远都是缺席的,永远无感。
整部《红楼梦》里,宝玉是最忧伤的那个人,对于美,对于生命,对于这世间的一切草木虫鱼美好事物,宝玉和黛玉两人都有着相似的迷恋与伤感。
花谢花飞花满天,情感枯涩的人是不能够体会到这份痴情的,他们觉得这是无事找事。务实主义者也是不能理解这份闲情的,他们觉得还不如做点儿女红补贴家用。
黛玉痴情,宝玉痴呆,灵魂质地相似的人总是会相互吸引的,两人的知己之感应该源于此。
正是因为这相似的情怀,这共同的执念,两个人才会走的更近。那份亲切感,熟悉感只有同频的人之间才会拥有。
《红楼梦》中宝钗的好谁都看得到,黛玉的好却如重重帘幕密遮灯,乍看之下你可能不喜欢这个敏感尖锐的小女孩儿,时间久了,你才会看到他的聪慧,他的真挚,他的幽默,他的坦率,他的纯真,他的调皮可人。
在《红楼梦》中无数场诗意融合的聚会中,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本性,黛玉的真性情,便一次次的在聚会中彰显的淋漓尽致。他总是那个语言最俏皮,动作最夸张的女子,他是人群中最自由,最放纵的那一个。
黛玉不是不懂理法规则,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的言谈举止都符合大家闺秀的风范,然而礼法束缚不住自由的心灵,世故阻碍不了独立的人格。
黛玉真纯的性格,如清澈透明的溪水,它知世故而存纯真,懂人情而不圆滑,黑白分明,青春绚烂,不苟且,不隐忍,不做作。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追名逐利,明哲保身变成处事法则的年代里,黛玉的真性情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在宝玉面前,黛玉从来不是活在诗里画里的完美女子,和现实里的你我一样,他漏洞百出,他不会伪装,更做不到圆滑世故,在外人看来,这是小性子,在爱情世界里,这才是真性情。
宝玉的爱情一开始是很不靠谱的,直到后面遇到了灵官与贾蔷的故事,才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了悟之后的宝玉心中很少再有别人了,40回之后的宝黛之间也基本没有了小儿女之间的虐心的吵架了,从这个层面看,黛玉先前的小心眼儿只是对方没有给予安全感的缘故。真正的爱情会让人安心。
矗立在苍茫的天地间,我们寻寻觅觅的不就是灵魂和自己最相似的那一个吗?
读书感悟
作者的这一段说辞,读起来颇为有趣,她注意到了《红楼梦》当中很多细节性的问题,例如宝黛之间的虐心吵架只集中在前40回,而自从灵官事件后,宝玉就改了心性有所了悟,还有黛玉也曾对宝玉说过放屁这样雷人的词语。通过一点一点的具体情节,从而对宝玉和黛玉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和评述。
但是有些地方,我们不得不说,是否评论太过?有些时候对人的定性过于高标和牵强,能否从原书中找到对应的描述充分验证这样的评价,还需要在以后仔细阅读《红楼梦》原书时,仔细思考琢磨。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红楼梦》这部小说写作对象空间只是局限在一隅之地,局限于几家之人,格局空间过于逼仄,难有那种心性眼界上的宏大与开阔。所描述的事也多是那种莺歌燕舞,诗情画意,卿卿我我谈情,蝇营狗苟算计为主的内心感受和家族小事,对其中人物过高的评价似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