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年轻朋友说:去年看的书不少,其中90%以上是烂书,再去除不好不坏的剩余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好书。之所以看烂书,是她认为阅读的意义已经不只是汲取养分、增加知识、领略愉悦,看到一本好书固然幸运,烂书也不会太排斥。况且烂书带给人的思考空间更大:何以烂?何以不能避免烂?都这么烂了为什么还能往下看?……
我承认她说得有一定道理,开卷有益,好书烂书会带来不一样的收益。但作为中年人的我,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再如此任性地读书。在琐事的缝隙中,尽量多读好书、少读烂书是我现在的读书原则。
而如何更快更多地发现、知道好书,以避免把时间浪费在烂书上,就成了关键的一个环节。朋友圈里的推荐,各种媒体上的书单,不见得完全适合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同样适用于选书。除了去书店搜寻和网上阅读片段,获得第一手的感受外,我更常用的办法是好书链接,在书里发现书。
所谓好书链接,就是在喜欢的书中再寻找好书,如同网络一样,可以无限地一直链接下去。以我自己的体会,这绝对是一个快捷有效的办法。
比如,王小波是我喜欢的作家。在看他的散文时,得知了他对杜拉斯小说,特别是《情人》结构的推崇,对王道乾和穆旦翻译语言的欣赏,20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早就被他慧眼识珠。而卡尔维诺不止是王小波提到,徐则臣也专门为他撰文。徐则臣的小说是我非常喜欢的,散文评论也同样不错。从他的散文集里,我看到了他对加西亚.马尔克斯另一部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高度评价。以前,只是在文学史中知道它的存在。现在,徐的推介勾起了我看这本书的欲望。看周国平的书,我知道自己错过了《小王子》。我买这本书时,只把它当成童话,只想让孩子看看就行了。终于明白它并非仅仅是童话,更是一部哲理作品。等等诸如此类,只要我愿意不停阅读下去,我完全可以在书中不停发现好书。
事实证明,这种办法是非常靠谱的。经过多年的阅读,往往已经形成自己的审美口味和习惯。自己喜欢的作家所推荐的书籍,也必定会喜欢,而且水准一定会比较高。好作者被读者推拥,更好的作者被好作者推拥。对于书的推荐介绍,书商、腰封、出版社可能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大家不会,阅读感受是他唯一的出发点。所以找到一个好作者,等于找到了许多好书的源头。
喜欢哪一类书,是很主观的事儿,自己的选择更重要。如果想多读书,多读好书而又不想盲从于大众热点,好书链接也许能算得上一种有效途径。不说读书之后的收获,单是自主发现的乐趣,就足以让我陶醉其中而乐此不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