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内篇》中说:凡针入穴,宜渐次从容而进。攻病者知酸、知麻、知痛,或似酸、似麻、似痛之不可忍者即止。这里强调“不可忍者”的限度,不宜过量。
杨继洲论:凡刺浅深,惊针则止;凡行补泻,谷气而已。对于施行补泻手法,主要在于掌握“谷气”。何谓“谷气”?《灵枢》中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说明比较和缓的,病人能耐受的是“谷气”;相反较为急暴的,病人难以忍受的就算不上“谷气”,而称为“邪气”。因为皮下“紧而疾”的感觉不如“徐而和”的感觉更具有持续作用,有利于“守气”而不“失气”。
刮痧系“谷气至而止”,肌肤之痧是卫气层面,使“阳邪出”;而血肉之痧是营气部分,使“阴邪出”,再刮脏腑之痧而入谷气,那自然可祛除外部邪气而守住入脏腑之谷气。“谷气至”是已补而实、已泻而虚的结果。杨继洲所说的“凡行补泻,谷气而已”即此。而达到入“谷气”的层面不仅需循章法,而且需守静笃,闻火候,这需有时间来保证,文火相炖,不然难得“谷气”,治疗的效果便不尽人意。
——摘自道生中医李氏砭法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