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家,比如求学、工作、梦想……走得越远,越容易产生不安、焦躁、迷茫,甚至失去方向。家或许就像天上的北斗星,无论走得多远,只要看到它,我们就会知道哪里是方向、哪里是来处。
乡愁,是我们的来处。
人在美食面前,最容易暴露的,就是想家的脆弱,尤其是在家乡的味道面前。
记得刚来罗定的时候,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舍友们,我问的第一句便是“你们的家乡有什么好吃的?”,而我得到更是一串串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小吃,比如汕头的各种粿,汕尾的牛肉丸,或许第一次求学离家,面对不同来处的小伙伴,美食便是最好了解一个人的桥梁。而当她们一一列完后,眼睛里透露着的都是想家的光。
有人说:“舌根上有最顽固的乡愁。”无论走得多远,舌根上总是保留着家乡的味道,不管后来用多少种滋味都没有办法掩盖。这种对故乡味道的顽固依赖,源于每个人的成长记忆,只有离家的时候,才会对家的味道尤其眷恋。
乡音,是我们的去处。
人在异乡的时候很少暴露自己的乡音。在满是异乡方言的世界里,说起自己的家乡话好像显得格格不入,而且说出的话常常没有回应,更加容易暴露自己的慌张和落寞。
在罗定大多数人都会说粤语,但是不排除必须要说普通话的时候,每当放下陪伴我十九年的家乡话时,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好像有什么东西没了一样;每当我激动时说回家乡话,看着舍友们听不懂的表情时,心里不禁落寞,因为这并不是我的家乡,而她们听不懂。但所幸的是我,还有小伙伴是陪同而来,竟也不觉得孤单,当想说家乡话的时候,还有人能听得懂你时,便已满心欢喜了。
所以,能够在陌生的地方找到熟悉的乡音,是一件让人多么惊喜而又亲切的事情。它在告诉异乡人:原来我们并不孤单,我们依然还有同行者。无论走得多远,乡音始终是连接自己和故乡最亲密无间的纽带,那是我们最原初、最深刻的关系所在。
每当离家越久,我越发能理解思乡的情结。当怀念起记忆里的味道,亦或是为熟悉的乡音驻足,或许我们的心里都在隐藏着一个渴望——“回家”。